刀镰到处只随身,夫妇同耕上垄春
出处:《?獠》
明 · 黄衷
刀镰到处只随身,夫妇同耕上垄春。
宁野岂非缘习俗,痴愚应未丧真淳。
鸡翰插鬓山经略,鸟道为家木客亲。
干羽两阶曾不见,吾皇神圣古无伦。
宁野岂非缘习俗,痴愚应未丧真淳。
鸡翰插鬓山经略,鸟道为家木客亲。
干羽两阶曾不见,吾皇神圣古无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农民的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耕生活的艰辛与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首句“刀镰到处只随身”,生动地描绘了农民在田间劳作的情景,刀镰是他们日常耕作不可或缺的工具,随身携带,随时使用。接着,“夫妇同耕上垄春”一句,不仅体现了夫妻共同劳作的温馨画面,也暗示了春耕时节的生机勃勃,充满了希望和活力。
“宁野岂非缘习俗,痴愚应未丧真淳。”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农耕生活本质的思考。宁野(宁静的田野)不仅是习俗使然,更体现了人们内心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即使在看似“痴愚”的行为中,也能发现其内在的纯真与质朴。
“鸡翰插鬓山经略,鸟道为家木客亲。”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农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鸡翰(鸡冠花)插在鬓发间,象征着农人在劳作之余,不忘欣赏身边的美好事物;山经略(山间小径)和鸟道(鸟儿飞行的路径),则展示了农人与自然环境的亲密关系,他们以山林为家,与木客(指山林中的动物或精灵)为邻,彼此和谐相处。
最后,“干羽两阶曾不见,吾皇神圣古无伦。”这两句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秩序的赞美。干羽(古代祭祀时使用的武器)两阶(台阶)的消失,意味着社会秩序井然,没有纷争,而“吾皇神圣古无伦”则表达了对君主的尊敬和对古代文明的高度评价,认为其统治下的社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和谐与繁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农耕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社会的和谐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生活以及社会秩序的深刻思考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