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连韶石云归晚,雨暗苍梧雁度迟
出处:《谒虞山祠》
明 · 释今辩
漓江秋谒上皇祠,今古平观世未移。
民愠此时无用解,天风何事尚频吹。
山连韶石云归晚,雨暗苍梧雁度迟。
洵是垂裳能至治,一回瞻仰不胜思。
民愠此时无用解,天风何事尚频吹。
山连韶石云归晚,雨暗苍梧雁度迟。
洵是垂裳能至治,一回瞻仰不胜思。
鉴赏
此诗《谒虞山祠》由明代诗人释今辩所作,描绘了诗人对虞山祠的拜谒之情,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首句“漓江秋谒上皇祠”,点明时节与地点,秋日的漓江边,诗人前往上皇祠拜谒,营造出一种肃穆而深沉的氛围。接着“今古平观世未移”,诗人以客观的视角审视古今,指出世界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流露出对永恒与不变的感慨。
“民愠此时无用解,天风何事尚频吹”两句,诗人将目光转向人间疾苦,感叹民众的痛苦难以解决,而自然界的风却依然频繁吹拂,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自然现象之间关系的深思。
“山连韶石云归晚,雨暗苍梧雁度迟”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凄美的山水画卷,山峦相连,云雾缭绕,雨幕笼罩着苍梧,大雁缓缓南飞,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隐含着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最后,“洵是垂裳能至治,一回瞻仰不胜思”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认为只有通过治理国家,才能达到天下太平的状态,每一次的瞻仰都让人心生无限思绪,体现了诗人对政治清明和社会和谐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更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