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旐东风马鞍袅,送车谁不泪襟衣
出处:《参政宣献楼公挽歌辞 其一》
宋 · 史弥宁
欲知天意属英奇,端为斯文待发挥。
挺挺魏谟祖风烈,堂堂伏湛国光辉。
久参机政儒臣贵,未到公台物论违。
丹旐东风马鞍袅,送车谁不泪襟衣。
挺挺魏谟祖风烈,堂堂伏湛国光辉。
久参机政儒臣贵,未到公台物论违。
丹旐东风马鞍袅,送车谁不泪襟衣。
注释
天意:指命运或上天的安排。英奇:杰出的人物。
斯文:这里指文才、学问。
魏谟:古代官员,以刚直著称。
伏湛:另一位古代官员,以清廉有德闻名。
机政:朝廷的重要政务。
公台:古代对宰相的称呼。
丹旐:红色的灵幡,用于丧事。
马鞍袅:形容马鞍装饰华丽,用于送葬。
泪襟衣:形容人们因哀痛而泪流满面。
翻译
想要了解上天的旨意是否属于杰出人物,就在于他们能否充分展现文才。魏谟的刚正精神源自祖先的遗风,伏湛的声誉如同国家的荣耀。
长期参与重要政务的儒臣地位尊贵,但还未到宰相之位,人们的议论就已不同。
在东风中,用红色的灵幡和马鞍装饰的送葬队伍,人们乘车离去,无不泪湿衣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史弥宁所作,名为《参政宣献楼公挽歌辞》(其一)。诗中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与高超的情感表达。
"欲知天意属英奇,端为斯文待发挥。" 这两句通过对“天意”的探询与对“斯文”的期待,展现出诗人对于逝者英才的赞美和对其未来的文学成就的期待。
"挺挺魏谟祖风烈,堂堂伏湛国光辉。" 这两句中,“魏谟”指的是古代以直言著称的魏征,而“伏湛”则是古代贤相李靖之子李泌的字,这里借用历史人物形容逝者具有的高尚品德和光辉业绩。
"久参机政儒臣贵,未到公台物论违。" 这两句描绘了逝者的政治生涯,他长期参与朝廷决策,为国为民尽心尽力,即便是身处高位,也不曾有过失误。
"丹旐东风马鞍袅,送车谁不泪襟衣。" 最后两句则形象地描绘了送别的场景,春风拂面,马鞍上的装饰随风飘扬,每个送行的人都难免落泪。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典雅,展示了诗人对逝者不仅是政治上的尊敬,更有深切的个人哀悼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