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客从东南西,遗我古镜屏全文

客从东南西,遗我古镜屏

出处:《谢章季思惠镜屏
宋 · 王遂
客从东南西,遗我古镜屏
圆明绝点滓,表里无遁形。
云是旧太守,思之我为铭。
吾惛不能进,何敢陈诸庭。
我闻生民初,五常具函灵。
器质欠推广,物欲加凋零。
眉睫近莫睹,稍远何能听。
君子抱明德,止善湛中扃。
静如昼有夜,动若渭流泾。
坐令方寸地,目睫何晶荧。
上天方于昭,皎彼垂日星。
五官属宰制,万化随指令。
留之千百载,犹足存典刑。
余心岂昧此,一念存芳馨。
在昔圣敬主,丹书刻方棂。
近者摩镜帖,字字炳丹青。
夫君往教意,大寐如得醒。
置之敬义堂,与世犹说铃。

拼音版原文

cóngdōngnán西jìngpíng

yuánmíngjuédiǎnbiǎoguǒdùnxíng

yúnshìjiùtàishǒuzhīwèimíng

hūnnéngjìngǎnchénzhūtíng

wénshēngmínchūchánghánlíng

zhìqiàntuī广guǎngjiādiāolíng

méijiéjìnshāoyuǎnnéngtīng

jūnbàomíngzhǐshànzhànzhōngjiōng

jìngzhòuyǒudòngruòwèiliújīng

zuòlìngfāngcùnjiéjīngyíng

shàngtiānfāngzhāojiǎochuíxīng

guānshǔzǎizhìwànhuàsuízhǐlìng

liúzhīqiānbǎizǎiyóucúndiǎnxíng

xīnmèiniàncúnfāngxīn

zàishèngjìngzhǔdānshūfānglíng

jìnzhějìngtiēbǐngdānqīng

jūnwǎngjiàomèixǐng

zhìzhījìngtángshìyóushuōlíng

注释

客:客人。
东南西:四方。
遗:赠送。
古镜屏:古老的镜子屏风。
圆明:明亮无暇。
点滓:丝毫杂质。
遁形:隐藏形迹。
旧太守:过去的官员。
铭:铭记。
惛:愚钝。
诸庭:大庭广众。
生民初:人类初始。
函灵:蕴含美德。
推广:广泛传播。
凋零:衰退。
眉睫:眼前之事。
稍远:远处。
明德:光明品德。
湛中扃:深藏内心。
渭流泾:渭水泾渭分明。
方寸地:内心世界。
晶荧:闪烁。
昭:公正。
垂日星:日月星辰。
五官:人的感官。
宰制:主宰。
万化:万物变化。
指令:规则。
存:保存。
典刑:典范。
余心:我的内心。
芳馨:美好教诲。
圣敬主:圣人尊敬主上。
丹书:用朱砂书写。
摩镜帖:摹写镜面。
炳丹青:鲜明如丹青。
教意:教诲深意。
大寐:沉睡。
敬义堂:尊敬和道义的场所。
说铃:警世之音。

翻译

客人从东南西北来,赠送我一面古镜屏。
镜子明亮无丝毫杂质,内外都照见事物原形。
据说这是旧时太守的遗物,让我深深铭记心中。
我愚钝无法更进一步,怎敢在大庭广众陈述。
听说人类初生时,五常美德蕴含其中。
但器度未能广泛传播,物欲却日益衰退。
近在眼前的事物难以看清,更远处的声音又怎能听见。
君子怀揣光明品德,止于至善,深藏内心。
静如白昼有黑夜,动如渭水泾渭分明。
这镜子让内心之地变得纷扰,目光闪烁不定。
上天公正无私,如同明亮的日月星辰。
五官受制于主宰,万物变化遵循指令。
即使保存千年,仍足以作为典范。
我岂能忽视这些,时刻铭记美好的教诲。
昔日圣人尊敬主上,将教诲刻在门窗之上。
近来有人摹写镜上的文字,字迹鲜明如丹青。
先生的教诲深意,仿佛使我从沉睡中醒来。
我将它放置在敬义堂,世间仍有其警世之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遂的作品,名为《谢章季思惠镜屏》。诗中的“客从东南西,遗我古镜屏”表明有一位友人从远方来访,并赠送了一面古老的镜子作为礼物。镜子的描述“圆明绝点滓,表里无遁形”显示出这面镜制作精良,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里的光泽都完美无瑕,没有任何瑕疵。

诗人随后提到这位友人可能是一位曾经的太守,诗中写道“云是旧太守,思之我为铭”,表达了对朋友身份的推测和对其赠送礼物的感激。然而,诗人的心境并不轻松,他感到自己无法与这份恩情相提并进,故有“吾惛不能进,何敢陈诸庭”之叹。

接着,诗人引入了古代圣明君子的典范,指出他们生来就具备五常(仁、义、礼、智、信)的美德,并且这些德行如同灵光般包容万物,但在现实中,这些器物和美好的愿望往往因为缺乏推广而逐渐消散,人们的欲望也随之增加,导致了世间的混乱。诗中的“眉睫近莫睹,稍远何能听”则是说即便是圣人,也难以洞察所有的事情。

诗中随后提到君子应当怀抱光明的德行,并且在内心深处保持善良,不外露于世。他们的行动如同昼夜更迭,静止时像静谧的夜晚,动作则如渭水般流畅自然。在有限的小空间里,他们目光炯炯,如同晶莹剔透。

诗人接着表达了对上天和万物运行规律的敬畏之心,并指出五官(古代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遵循上天的旨意,施行各种改革和命令。这些都应被长久保存,为后世留下典范。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面镜屏的珍视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他提到古时圣明君主都会敬重这份恩德,将其镌刻于方正的棂椿上。近来,他亲自摩挲着这面镜子上的文字,每一个字都熠熠生辉,显露出丹青色的光泽。这份友情和教诲,如同一股清泉,让人豁然开朗。

诗中最后的“置之敬义堂,与世犹说铃”表明这面镜屏被安置在了一个叫做敬义堂的地方,并且将随着时间流逝,成为后人谈论和传颂的对象。这首诗通过对古镜屏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德行以及历史记忆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