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转九还功若就,定将衰老返长春
出处:《七言 其四十三》
唐 · 吕岩
三千馀法论修行,第一烧丹路最亲。
须是坎男端的物,取他离女自然珍。
烹成不死砂中汞,结出长生水里银。
九转九还功若就,定将衰老返长春。
须是坎男端的物,取他离女自然珍。
烹成不死砂中汞,结出长生水里银。
九转九还功若就,定将衰老返长春。
注释
三千馀法:众多的修行方法。烧丹:炼丹。
路最亲:最为亲近的道路。
坎男:阳刚之物,象征男性。
端的物:真正的东西,指炼丹材料。
离女:阴柔之物,象征女性。
烹成:提炼。
不死砂:象征不朽的物质。
汞:汞,古代炼丹术中的重要元素。
结出:凝结。
长生水:象征长生不老的物质。
银:银,这里可能比喻珍贵的精华。
九转九还:道教术语,指炼丹过程中的反复变化。
功若就:如果修炼成功。
定将:必定会。
衰老返长春:衰老得以逆转,恢复青春。
翻译
修行的方法众多,但炼丹之道最为亲近。必须是阳刚之物(指男性),才能与阴柔之物(指女性)完美结合。
将两者融合,如同在砂中提炼出不朽的汞,或在水中凝结出长生的银。
经过九转九还的修炼,如果成功,就能逆转衰老,恢复青春。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属于道教内丹修炼之法。全诗深含哲理,以隐喻手法表达修行者追求长生不老的境界。
"三千馀法论修行,第一烧丹路最亲。"
此两句点出修炼之道虽多,但以烧丹为最紧要,最贴近于修行之本旨。
"须是坎男端的物,取他离女自然珍。"
这里借用五行之说,指代内心之阳气(即“坎男”)与外界之阴性(即“离女”),须得其真,方能达到修炼之境。
"烹成不死砂中汞,结出长生水里银。"
此两句以炼丹为喻,指通过内心的修炼,达到不死之境(“砂中汞”)和获取长生的智慧(“水里银”)。
"九转九还功若就,定将衰老返长春。"
此两句则表达了修行者通过不断地修炼与回归自然的过程,最终达到消除衰老、重返青春的境界。
吕岩在这首诗中,以深邃的意象和精妙的比喻,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长生不老之道的修炼境界。通过对内丹术语的巧妙运用,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于生命真谛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