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啼青嶂险,花落紫衣香
出处:《送明觉大师兼寄郑山人》
唐 · 贯休
去去楞伽子,春深道路长。
鸟啼青嶂险,花落紫衣香。
此去非馀事,还归内道场。
凭师将老倒,一向说荥阳。
鸟啼青嶂险,花落紫衣香。
此去非馀事,还归内道场。
凭师将老倒,一向说荥阳。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去去:离开。楞伽子:楞伽山的孩子,可能指修行者。
春深:春天深入。
道路长:路途遥远。
鸟啼:鸟儿鸣叫。
青嶂:青翠的山峰。
险:危险。
花落:花儿落下。
紫衣:紫色的衣服,可能指僧侣的法衣。
香:香气。
此去:这次出行。
非馀事:并非闲事,指重要的事情。
内道场:内在修行的场所。
凭师:拜托师傅。
将老倒:当(我)年迈。
一向:一直。
说:讲述。
荥阳:地名,在古代中国。
翻译
离开楞伽山的孩子,春天已深路途遥远。鸟儿在青翠山峰间鸣叫,危险而美丽,花儿落下,紫衣散发着香气。
这次出行并非寻常之事,而是回归内在修行的场所。
拜托师傅,当我年迈时,请讲述你在荥阳的经历。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僧侣(楞伽子)离别的场景,春天深处,道路曲折而长。鸟儿啼叫在险峻的青山之上,而花瓣飘落在紫色的僧衣上散发着淡雅的香气。诗人提到此行并非寻常事务,而是归向内心的道场,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初心的情怀。
接着,诗人凭借师尊将要步入老境,一直谈论着荥阳,这或许暗示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或是对某个特定事物的执念。整首诗通过清新淡雅的语言和意象,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归于自然的心境,同时也流露出对于时间流逝与生命轮回的一丝感慨。
诗中运用了鲜明的对比,如青嶂与紫衣,春深道路与内道场等,勾勒出僧侣离去时那份超脱尘世的心境。语言简洁而不失深远,体现了唐代诗人在情感表达上的独到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