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亲莫返拜,外礼欲无为
出处:《送道琚上人还金陵》
唐 · 皎然
一与钟山别,山中得信稀。
经年求法后,及夏问安归。
野实充甘膳,池花当綵衣。
慈亲莫返拜,外礼欲无为。
经年求法后,及夏问安归。
野实充甘膳,池花当綵衣。
慈亲莫返拜,外礼欲无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一:指最初或第一次。钟山:地名,可能指代诗中的修行之地。
别:告别,离开。
山中:指诗人修行的地方。
得信稀:收到的信件很少。
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
求法:寻求佛法,修行学习。
及夏:等到夏天。
问安归:问候平安后考虑是否归来。
野实:野生的果实。
充:充当,作为。
甘膳:甘甜的食物,美味佳肴。
池花:池塘中的花,这里指荷花。
当:当作,作为。
綵衣:彩色的衣服,比喻美好的服饰。
慈亲:慈爱的双亲,指父母。
莫返拜:不能回去拜见。
外礼:对外的礼节,社交礼仪。
欲无为:不想做,无意维持。
翻译
自从与钟山告别后,山中的书信就非常稀少。经过多年的求法修行,到了夏日便询问是否安好再归。
野外的果实充当甘甜的食物,池塘中的荷花当作彩色的衣服。
无法返回向慈爱的亲人行礼,对外界的礼节也无意维持。
鉴赏
这首诗是一篇表达对远方亲人关心和思念之情的佳作。首句“一与钟山别,山中得信稀”表明自从与钟山分别后,在山中的生活中难得得到外界的消息。接着,“经年求法后,及夏问安归”则是说在长时间追寻道法之后,到了夏天便开始询问彼此平安是否能够归来。
第三句“野实充甘膳,池花当綵衣”描绘了一种田园诗境,其中“野实”指的是野外的果实,“甘膳”则是美味的食物;“池花”即是池塘中的花朵,而“綵衣”则是用这些花朵来装饰衣服。这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对远方亲人生活安宁的祝愿。
最后,“慈亲莫返拜,外礼欲无为”表达了诗人对于不能亲自回到家乡向父母行礼的遗憾,以及对形式上的礼节不感兴趣,只希望能够真诚地传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和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亲人的关心和思念,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