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尘土飞不到,眼中景物俱清幽
出处:《为彦中题画》
明 · 龚诩
青山之青如佛头,白云化作寒泉流。
世间尘土飞不到,眼中景物俱清幽。
若人自是好静者,岂非五柳先生俦。
每托琴书写高兴,脱屣乐从鱼鸟游。
却笑时人苦不达,但知声利孜孜求。
无异贪程夜行客,漏尽鸣钟犹未休。
君不见小虞塘西玉峰下,一庵已遂吾菟裘。
共论心事肯相过,斗酒当为山妻谋。
世间尘土飞不到,眼中景物俱清幽。
若人自是好静者,岂非五柳先生俦。
每托琴书写高兴,脱屣乐从鱼鸟游。
却笑时人苦不达,但知声利孜孜求。
无异贪程夜行客,漏尽鸣钟犹未休。
君不见小虞塘西玉峰下,一庵已遂吾菟裘。
共论心事肯相过,斗酒当为山妻谋。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龚诩的《为彦中题画》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以禅意和隐逸为主题。首句“青山之青如佛头”形象地刻画了山色的深邃与宁静,仿佛佛祖的智慧与慈悲。次句“白云化作寒泉流”则借白云与流水,传达出超凡脱俗的意境,暗示着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内心的清凉。
“世间尘土飞不到,眼中景物俱清幽”进一步强调了画面的清净,远离尘世纷扰,表现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接下来,诗人将自己比作五柳先生——陶渊明,一个喜好静谧、淡泊名利的隐士,常以琴书自娱,与鱼鸟为伴。
诗中对世人忙于声名利禄的讽刺,“却笑时人苦不达”表达出对世俗价值观的批判,认为人们如同夜行赶路的贪心者,不知满足。然而,在画面的另一角,诗人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小虞塘西玉峰下的庵舍,那是他理想中的隐居之地,可以与知己共论心事,斗酒为伴。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画中的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浮华的厌倦,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隐逸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