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慕道逍遥游,不作枯槁语全文

慕道逍遥游,不作枯槁语

出处:《北门行
宋 · 刘攽
慕道逍遥游,不作枯槁语
二年客都城,卒岁厌贫窭。
乃知北门诗,圣人亦有取。
自于万事捷若机,今日已晤前日非。
五月披裘不取金,放歌会采南山芝。

鉴赏

这首诗《北门行》由宋代诗人刘攽所作,通过诗中“慕道逍遥游”开篇,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诗人以“不作枯槁语”表达自己对传统束缚的不屑,强调了内心的自由与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接着,“二年客都城,卒岁厌贫窭”两句描绘了诗人两年间在都市生活的经历,表达了对贫困和物质匮乏的厌倦,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诗歌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批判意义。

“乃知北门诗,圣人亦有取”,诗人在此处引用“北门诗”,并认为即使是圣人也会有所选取,这既是对古代文学作品的一种肯定,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学价值的认同与尊重。

“自于万事捷若机,今日已晤前日非”这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变化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我成长与转变的反思。这里的“万事捷若机”形象地比喻了诗人对事物的理解和应对能力如同机巧一般迅速而准确,而“今日已晤前日非”则表明了诗人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与成长,即今日的自己已经不同于昨日的自己,体现了个人成长的动态性和自我超越的精神。

最后,“五月披裘不取金,放歌会采南山芝”两句,通过具体的行为和场景,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形象。五月时节,诗人穿着裘衣而不为金钱所动,选择放声歌唱,与山中的芝草相会,这一行为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物质的淡泊,更体现了其超然物外、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北门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精神追求,是一首富有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