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翁同此老,两柱共擎天
出处:《道山座主先生平章吕公挽歌辞五首 其二》
宋末元初 · 方回
乃翁同此老,两柱共擎天。
初作二千石,才生十九年。
汉阳□最大,岭外帅何缘。
极恨湖滨相,奸臣喜弄权。
初作二千石,才生十九年。
汉阳□最大,岭外帅何缘。
极恨湖滨相,奸臣喜弄权。
注释
乃翁:他的父亲。同此老:像这位老人一样。
两柱:两人。
共擎天:共同支撑天空。
初作:刚开始。
二千石:古代官阶,指俸禄为二千石的高级官员。
才生:刚刚。
十九年:年龄。
汉阳:地名,指汉阳地区。
□:此处可能缺失的地名或形容词。
最大:最显赫。
岭外:边远山区之外,这里可能指特定区域。
帅:统帅。
何缘:为何会。
极恨:极度痛恨。
湖滨:湖边。
奸臣:邪恶的官员。
弄权:玩弄权术。
翻译
他的父亲也像这老人一样,两人共同支撑着天空。刚开始担任两千石官职时,他只有十九岁。
在汉阳的地位最为显赫,为何会在岭外做统帅呢?
我非常痛恨他在湖滨的任职,因为奸臣喜欢玩弄权术。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古代人物品格和政治抱怨的诗句。"乃翁同此老,两柱共擎天"表达了对某位尊者或英雄人物的赞美,他们像两根柱子一样支撑着天空,形象地表达了其坚定不移的品格和承担起国家重任的情景。
"初作二千石,才生十九年"则是说这位人物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能够担当重任,显示出非凡的能力和成就。数字"二千石"可能隐喻着巨大的责任或重量级的地位,而"十九年"则强调了其青春才俊。
"汉阳□最大,岭外帅何缘"中,"汉阳"可能指代某地,而"□"处应是某个关键字词,因缺失而难以解读。"岭外帅"则暗示着对边疆之守者的尊敬和怀疑,"何缘"表达了诗人对其背后的故事或原因的好奇。
最后两句"极恨湖滨相,奸臣喜弄权"透露出诗人对于政治环境的不满。"湖滨相"可能是某位官员或政治事件,而"奸臣喜弄权"则直接批判了那些为非作歹、谋求私利的不忠之徒。
总体来看,这首诗反映出诗人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同时也表现出了对于当时政治环境的失望和愤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