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舆寂无响,但见冠与带
出处:《挽歌诗三首 其二》
魏晋 · 陆机
流离亲友思,惆怅神不泰。
素骖伫轜轩,玄驷骛飞盖。
哀鸣兴殡宫,回迟悲野外。
魂舆寂无响,但见冠与带。
备物象平生,长旌谁为旆。
悲风徽行轨,倾云结流霭。
振策指灵丘,驾言从此逝。
素骖伫轜轩,玄驷骛飞盖。
哀鸣兴殡宫,回迟悲野外。
魂舆寂无响,但见冠与带。
备物象平生,长旌谁为旆。
悲风徽行轨,倾云结流霭。
振策指灵丘,驾言从此逝。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深切哀思和对逝者的追念之情的挽歌。诗人以精美的辞藻描绘了一幅悲凉的画面,展现了亲友离别后的哀伤与孤寂。
"流离亲友思,惆怅神不泰" 开篇便设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表明了因思念逝去的亲朋而心情郁闷不安。接下来的 "素骖伫轜轩,玄驷骛飞盖" 以精美的辞藻描绘了一幅古代出行的画面,但这种壮丽却转瞬即逝,如同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哀鸣兴殡宫,回迟悲野外" 一句则更深入地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思念之深,哀鸣即是哀伤之声,而殡宫代表着死亡与告别的场所,诗人在这里感受到的是一种深切的悲痛。
魂舆寂无响,但见冠与带" 这两句通过对逝者遗物的描绘,传达了生者对于逝者的怀念之情。虽然魂魄已逝,只留下空洞的车辙和静默无声,却依旧能够从遗留下的冠带中感受到逝者的存在。
"备物象平生,长旌谁为旆" 这里诗人通过对逝者生前用品的描绘,以及对其功绩的提及,表达了对于逝者贡献和记忆的缅怀。长旌即是长旗,上面的旆指的是飘扬在风中的旗帜,这里象征着逝者的英勇与声望。
悲风徽行轨,倾云结流霭"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自然景观,但这种美丽的风光却因为诗人的哀思而显得更加凄凉。悲风即是带有悲伤情感的风,徽轨指的是车辙,而倾云和流霭则增添了整体画面的一种动态与苍茫。
振策指灵丘,驾言从此逝" 最后两句诗人以振策(即挥鞭)指引着灵魂之丘,意在表达对逝者最后的送别和缅怀。驾言则意味着诗人的话语随着逝者的车马声一起消逝。
整首挽歌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逝者的深切哀思,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无常、人事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