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寒澹成烟,溪午游气重
出处:《首春贤首寺留别》
清 · 刘应陛
山寒澹成烟,溪午游气重。
杳杳苍翠间,樵苏殊未逢。
岩栖缅微尚,寄此泉石踪。
我昔往从之,三载巢云松。
忧乐趋岂殊,出处理亦同。
谢彼招隐人,却爱青芙蓉。
桂树山之幽,童童开春冬。
苍然溪谷深,暝色来西峰。
杳杳苍翠间,樵苏殊未逢。
岩栖缅微尚,寄此泉石踪。
我昔往从之,三载巢云松。
忧乐趋岂殊,出处理亦同。
谢彼招隐人,却爱青芙蓉。
桂树山之幽,童童开春冬。
苍然溪谷深,暝色来西峰。
鉴赏
这首清代刘应陛的《首春贤首寺留别》描绘了山中春天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寄托。首句“山寒澹成烟”以淡烟形容山间的寒冷,展现出早春的朦胧之美。接着,“溪午游气重”写出了中午时分溪水蒸腾的景象,增添了生机。
“杳杳苍翠间,樵苏殊未逢”描绘了山林的深远与寂静,未见砍柴和采薪的人,流露出一种空寂之感。诗人寓居山岩,过着简朴的生活,“岩栖缅微尚,寄此泉石踪”,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坚守。
“我昔往从之,三载巢云松”回忆了诗人过去在此地隐居的时光,三年的时间里,他如鸟巢于松枝,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然而,“忧乐趋岂殊,出处理亦同”,诗人认为无论在山中还是世俗,追求的内心宁静是一致的。
最后两句“谢彼招隐人,却爱青芙蓉”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感激,更钟情于山中的青芙蓉,暗示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欣赏。而“桂树山之幽,童童开春冬”则进一步描绘了山中桂树四季常青的景象,以及“苍然溪谷深,暝色来西峰”则以傍晚的暮色增添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春天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人生哲理,展现了清初文人士大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深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