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贪暴以自诛,诛求不知耻全文

贪暴以自诛,诛求不知耻

出处:《修戒石
宋 · 王十朋
君以民脂膏,禄尔大夫士。
脂膏饱其腹,曾不念赤子。
贪暴以自诛,诛求不知耻
指呼有鹰犬,嗜欲肆蛇豕。
但言民至愚,孰谓天在迩。
昭然甚可畏,殃必反乎尔。
圣训十有六,简严具天理。
大字刻山骨,朝夕临坐起。
一念苟或违,方寸宁不愧。
清源庭中石,整顿自今始。
何敢警同僚,兢兢惟敕己。

鉴赏

这首诗《修戒石》是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通过对比朝廷官员与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深刻揭示了官场的腐败现象。诗中运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将官员的贪婪与百姓的困苦鲜明地呈现出来。

“君以民脂膏,禄尔大夫士。”开篇即点明了问题的核心——官员们利用手中的权力,榨取百姓的财富,自己却享受着丰厚的俸禄。“脂膏饱其腹,曾不念赤子。”进一步强调官员们的自私自利,不顾百姓的疾苦。“贪暴以自诛,诛求不知耻。”揭露了官员们的贪婪和无耻,他们不仅贪污,还不断索取,毫无羞耻之心。“指呼有鹰犬,嗜欲肆蛇豕。”形象地描绘了官员们身边充斥着帮凶,他们的欲望如同野兽般无法满足。“但言民至愚,孰谓天在迩。”讽刺了官员们认为百姓愚蠢,忽视了上天的公正。“昭然甚可畏,殃必反乎尔。”警告这种行为终将受到惩罚。“圣训十有六,简严具天理。”引用古代圣贤的教诲,强调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力。“大字刻山骨,朝夕临坐起。”比喻这些教诲如同刻在山石上的大字,时刻提醒人们。“一念苟或违,方寸宁不愧。”警示任何违背道德的行为都会让人心生愧疚。“清源庭中石,整顿自今始。”表达了诗人希望从现在开始,进行自我反省和改正的决心。“何敢警同僚,兢兢惟敕己。”表明诗人不仅警醒自己,也愿意警醒同僚,共同遵守道德规范。

整首诗语言犀利,情感强烈,对当时社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和正义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