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籍曾几时,三年绝朝请
出处:《以杜少陵文章憎命达之句析而为韵赋此》
明 · 高逊志
荆璞不善藏,轻售与时竞。
虽无泣玉耻,弃捐掩光瑩。
伊余昧先几,妄往成蹭蹬。
贪得违素心,徇名忘积行。
通籍曾几时,三年绝朝请。
久暌徒侣欢,转失乡党敬。
剥丧匪偶然,且委时与命。
虽无泣玉耻,弃捐掩光瑩。
伊余昧先几,妄往成蹭蹬。
贪得违素心,徇名忘积行。
通籍曾几时,三年绝朝请。
久暌徒侣欢,转失乡党敬。
剥丧匪偶然,且委时与命。
鉴赏
这首诗通过杜甫“文章憎命达”这一名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际遇与才华追求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诗中以荆璞自比,比喻自己才华横溢却遭遇贬抑的命运。荆璞本是珍贵的材料,却因急于求售而被轻视,最终被弃置一旁,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光芒。诗人借此感叹自己的命运,虽然明白不应违背初心去追逐虚名,但现实的压力迫使他不得不做出妥协。
接着,诗人回顾了自己的仕途生涯,仅仅几年时间,就经历了从官场的忙碌到与同僚关系的疏远,甚至家乡人的敬意也逐渐消失。这种变化并非偶然,而是命运与时代共同作用的结果。诗人感慨于人生的剥蚀与丧失,认识到这一切并非个人所能控制,只能顺从时运与命运的安排。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探讨了才华与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现实压力下个人选择与坚守的艰难。诗人在表达自我哀叹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命运无奈的接受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