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尽黄河吞碣石,云开北阙枕居庸
出处:《燕中眺望》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太行千里削芙蓉,环绕渔阳紫翠重。
雪尽黄河吞碣石,云开北阙枕居庸。
鸿濛一气通群帝,寂寞诸陵锁万松。
设险只教回纥笑,蓟门原不是尧封。
雪尽黄河吞碣石,云开北阙枕居庸。
鸿濛一气通群帝,寂寞诸陵锁万松。
设险只教回纥笑,蓟门原不是尧封。
鉴赏
此诗《燕中眺望》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描绘了燕地壮丽的山川景色与历史的沧桑变迁。
首联“太行千里削芙蓉,环绕渔阳紫翠重”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太行山脉的雄伟壮观,如同削出的芙蓉般高耸入云,环绕着渔阳,紫气和翠色交织,展现出一幅色彩斑斓的山川画卷。
颔联“雪尽黄河吞碣石,云开北阙枕居庸”则将目光转向北方,黄河在冰雪消融后,气势磅礴地汇入碣石,云雾散去,北阙(指京城)仿佛倚靠着居庸关,展现了北方边疆的辽阔与壮美。
颈联“鸿濛一气通群帝,寂寞诸陵锁万松”转而抒发历史的感慨,鸿濛一气象征着天地间万物的联系,群帝代表历代帝王,诸陵则是古代帝王的陵墓,万松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帝王兴衰的深沉思考。
尾联“设险只教回纥笑,蓟门原不是尧封”则以幽默的笔触,讽刺了某些统治者设置险阻却最终被嘲笑的历史现象,同时指出蓟门之地并非古代帝王所封,暗含对权力更迭与地域归属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与深邃的历史思考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燕地独特风貌的赞美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