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利懒于货,遇色懒于娴
出处:《日一梳头》
明 · 湛若水
三日一梳头,父老笑予懒。
鸡鸣闻栉洗,无乃公太简。
予答父老言,太简敬之反。
有一俨于中,若懒元非慢。
遇利懒于货,遇色懒于娴。
懒为德之助,天地同坦坦。
天地既简易,吾驾不可返。
鸡鸣闻栉洗,无乃公太简。
予答父老言,太简敬之反。
有一俨于中,若懒元非慢。
遇利懒于货,遇色懒于娴。
懒为德之助,天地同坦坦。
天地既简易,吾驾不可返。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湛若水所作,名为《日一梳头》。诗中以“三日一梳头”开篇,描绘了主人公的日常生活习惯,通过与父老的对话,展现了其对“懒”的独特理解。诗人认为“懒”并非真正的懒惰,而是一种对事物的淡然态度,是品德的体现,与天地的简单坦荡相呼应。
诗中提到“遇利懒于货,遇色懒于娴”,表明了主人公在面对利益和诱惑时,能够保持淡泊的态度,不被物质和欲望所束缚。这种“懒”并非消极避世,而是智慧地选择,追求内心的平和与道德的修养。
最后,“懒为德之助,天地同坦坦。天地既简易,吾驾不可返。”表达了诗人对“懒”的深刻见解,认为“懒”有助于培养高尚的品德,与天地的自然法则相契合。他坚信,遵循自然之道,追求内心的平静与道德的完善,是人生至高的境界,难以再回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探讨“懒”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道德修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思考,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