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清溪口,扁舟此去过
出处:《夕次桐庐》
唐 · 张祜
百里清溪口,扁舟此去过。
晚潮风势急,寒叶雨声多。
戍出山头鼓,樵通竹里歌。
不堪无酒夜,回首梦烟波。
晚潮风势急,寒叶雨声多。
戍出山头鼓,樵通竹里歌。
不堪无酒夜,回首梦烟波。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百里:形容距离长。清溪口:清澈的溪流入口处。
扁舟:小船。
过:经过。
晚潮:傍晚的潮汐。
风势急:风力强劲。
寒叶:寒冷季节的叶子。
雨声多:雨声密集。
戍出:戍卒出征。
山头鼓:山上的战鼓声。
樵:樵夫。
竹里歌:竹林中的歌声。
不堪:难以忍受。
无酒夜:没有酒的夜晚。
回首:回头。
梦烟波:梦中烟波浩渺的景象。
翻译
在百里清澈的溪口,我曾乘着小船经过。傍晚时分,潮水势头猛烈,寒冷的树叶上雨声嘈杂。
山头响起戍卒的鼓声,伐木者在竹林中唱着歌谣。
在这没有酒的夜晚,实在难以忍受,只能回头遥想那烟波浩渺的梦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开篇“百里清溪口,扁舟此去过”两句,设定了诗歌发生的空间背景,是在一个清澈而宽阔的河流边上,诗人乘坐一叶扁舟缓缓前行。
紧接着,“晚潮风势急,寒叶雨声多”二句,则通过对晚上潮汐和秋天落叶声音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急促而又萧瑟的氛围。这里的“晚潮”,可能暗示了时间的推移,而“风势急”则增添了一份紧迫感;“寒叶雨声多”则是对秋天景象的刻画,不仅形象生动,更给人一种凉意浓浓、萧疏幽咽之感。
第三句“戍出山头鼓”,通过军中擂鼓的声音,营造了一种边塞的荒凉与紧张气氛。这里的“戍”字,意味着边关的守卫之地,而“山头鼓”则是对那边疆警报声响的描摹,它不仅是听觉上的震撼,更是心理上的触动。
第四句“樵通竹里歌”,转换了氛围,诗人从紧张的军营氛围中走出来,以一种轻松自在的心态去欣赏自然。这里的“樵”指的是樵夫,即砍柴的人,而“竹里歌”则是对他在竹林中高声歌唱的描绘,这里的意境清新而平和。
最后两句,“不堪无酒夜,回首梦烟波”,表达了诗人面对美好景致却又缺乏享乐条件时的遗憾。这里的“不堪”意味着难以忍受,而“无酒夜”则是对一个没有酒精陪伴的夜晚的描写,显示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渴望;“回首梦烟波”则是一种心境的转换,通过回头去看那些如烟似雾的过去,或许有着某些难以忘怀的情愫。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事变化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