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苍梧云不隔,追趋惟有泪沾缨
出处:《再上昭陵》
明 · 欧大任
几年裘褐客秦京,两度朝陵使者行。
隧道松楸春更长,閟寒灯烛夜偏明。
戟郎久已容方朔,园令何妨老马卿。
咫尺苍梧云不隔,追趋惟有泪沾缨。
隧道松楸春更长,閟寒灯烛夜偏明。
戟郎久已容方朔,园令何妨老马卿。
咫尺苍梧云不隔,追趋惟有泪沾缨。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大任所作的《再上昭陵》。诗中描绘了诗人两次作为使者前往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的旅程,以及对昭陵及其周围景物的感慨。
首联“几年裘褐客秦京,两度朝陵使者行”点明了诗人作为使者多次前往昭陵的经历,以“裘褐”形容简朴的衣着,体现了诗人谦逊的态度和对使命的尊重。
颔联“隧道松楸春更长,閟寒灯烛夜偏明”描绘了前往昭陵途中经过隧道时,两侧松树和楸树在春天里更加茂盛,即使在寒冷的夜晚,隧道内的灯光也显得格外明亮,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又不失温暖的氛围。
颈联“戟郎久已容方朔,园令何妨老马卿”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志士的敬仰之情。“戟郎”、“方朔”、“园令”、“老马卿”分别指代不同的历史人物,诗人通过这些典故,表达了对先贤智慧与风骨的追慕。
尾联“咫尺苍梧云不隔,追趋惟有泪沾缨”则抒发了诗人对昭陵的深切情感。尽管距离昭陵很近,但诗人的心灵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先帝的灵魂相接。最后,诗人以泪水沾湿帽带的动作,表达了对先帝的哀思与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昭陵及沿途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情怀和对先贤的崇敬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