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代谢不停轨,澄江万古长悠悠
宋 · 张嵲
柴门直面排青壁,山木凋霜疏寂历。
西风吹雨众山昏,声落茅檐断还滴。
每读离骚伤远游,一为迁客又经秋。
四时代谢不停轨,澄江万古长悠悠。
丹枫蕙叶照岩壑,物态故欲增繁忧。
诗成满岫湿烟起,寸心折尽空搔头。
西风吹雨众山昏,声落茅檐断还滴。
每读离骚伤远游,一为迁客又经秋。
四时代谢不停轨,澄江万古长悠悠。
丹枫蕙叶照岩壑,物态故欲增繁忧。
诗成满岫湿烟起,寸心折尽空搔头。
翻译
柴门正对着青色的峭壁,山上的树木因霜而凋零,显得冷清寂静。西风夹着雨,让周围的山峦变得模糊,风雨声打在茅屋上,时断时续地滴落。
每次阅读《离骚》,我都会为远行的人感到悲伤,自己也成了流放之人,又经历了一个秋天。
四季更迭,万物不停变换,但澄澈的江水却永恒流淌。
红枫和蕙草的光影映照山谷,自然景象似乎在增加我的忧虑。
写完诗后,满山雾气蒸腾,我的心事如烟,只能徒然抓头思索。
注释
柴门:简陋的门。青壁:青色峭壁。
凋霜:因霜而凋零。
疏寂历:稀疏而寂静。
迁客:被贬谪的人。
经秋:度过秋天。
时代谢:四季更替。
澄江:清澈的江水。
丹枫:红枫。
岩壑:山谷。
满岫:满山。
湿烟:雾气。
寸心:内心。
空搔头:徒然抓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山中景象,诗人寄情于自然之美,以抒发胸中的愁思。首句“柴门直面排青壁”,设定了一个幽静的避世之所,给人以超然物外的感觉。而“山木凋霜疏寂历”则展示了秋天枯萎的树木与寒冷的霜雪交织出的荒凉景象。
接下来的“西风吹雨众山昏”,通过动态的描写,传递出秋日连绵的雨意,使人感受到一种萧瑟的气氛。其中“声落茅檐断还滴”细腻地捕捉了雨滴落在茅草上的声音,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与湿润。
诗人的情感随后展开,“每读离骚伤远游,一为迁客又经秋”,表达了对古代文学作品《离骚》的共鸣,以及对于流离失所、长久漂泊之痛的深刻理解。这里,"一为迁客又经秋"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四时代谢不停轨,澄江万古长悠悠”则是对历史沧桑与自然永恒的一种感悟。诗人通过对四季更替和时代变迁的观察,以及对澄清江水流经千古的描绘,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自然界的永恒。
接着,“丹枫蕙叶照岩壑,物态故欲增繁忧”通过对山中景色的细致描写,诗人透露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这里的“物态故欲增繁忧”,似乎是在说尽管周围的自然美景令人心旷神怡,但却也增加了自己的烦恼。
最后,“诗成满岫湿烟起,寸心折尽空搔头”表达了完成一首诗作后那种既满足又无奈的情绪。这里的“湿烟起”和“空搔头”,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山中独处时的心境与举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抒发了诗人对远游、流离失所以及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