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久无仙吏迹,授书徒负老人心
出处:《次答连双河送之归湖南》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罗浮四百共幽寻,清籁曾将俗耳针。
抱朴久无仙吏迹,授书徒负老人心。
世间岁月驰驹隙,弦里宫商别鹤音。
莫道楚南非远道,东西流水隔高深。
抱朴久无仙吏迹,授书徒负老人心。
世间岁月驰驹隙,弦里宫商别鹤音。
莫道楚南非远道,东西流水隔高深。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的作品,名为《次答连双河送之归湖南》。诗中描绘了罗浮山的幽静与自然之美,以及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联“罗浮四百共幽寻,清籁曾将俗耳针”,以罗浮山的四百峰为背景,展现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画面,清风细语仿佛能净化世俗的耳朵,引导人们进入一个超脱尘世的精神世界。
颔联“抱朴久无仙吏迹,授书徒负老人心”,表达了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与怀念。抱朴,即保持淳朴的本性;仙吏,指传说中的仙人;老人心,象征着智慧与经验。这两句暗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以及对传统价值观的追忆。
颈联“世间岁月驰驹隙,弦里宫商别鹤音”,通过比喻和对比,展现了时间的飞逝和生命的短暂。驹隙,形容时间如骏马过隙,转瞬即逝;宫商,古代音乐的五声音阶,这里指美妙的音乐;别鹤音,比喻高洁的声音或品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尾联“莫道楚南非远道,东西流水隔高深”,以楚非(地名)为喻,强调距离并非隔绝心灵的障碍。东西流水,象征沟通与联系。这两句寄寓了诗人对友情、亲情以及精神交流的珍视,即使身处遥远的地方,心灵的连接依然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人物和人生哲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