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痴母老女未嫁,实事无一虚名存
出处:《哭景馆吏立之》
宋 · 冯山
去年四月二十七,亲见进之没磝盘。
今年二月十三日,又闻立之死卼白。
身膏草野心为谁,区区身后犹谗疾。
进之一子久乃得,立之一子称特恩。
死封疆臣古所重,千载烈士多衔冤。
立之才武世少敌,胸中意欲吞河湟。
将军一剑义自决,塞上扰扰多奔亡。
前功委弃不复收,李蔡下士皆封侯。
生人欺鬼不解语,天道反复终相雠。
昨得二月三日书,犹云持重破贼锋。
等閒人事祇十日,使我泪落亲书踪。
儿痴母老女未嫁,实事无一虚名存。
相知抱恨宁复论,谁为往吊洮西魂。
今年二月十三日,又闻立之死卼白。
身膏草野心为谁,区区身后犹谗疾。
进之一子久乃得,立之一子称特恩。
死封疆臣古所重,千载烈士多衔冤。
立之才武世少敌,胸中意欲吞河湟。
将军一剑义自决,塞上扰扰多奔亡。
前功委弃不复收,李蔡下士皆封侯。
生人欺鬼不解语,天道反复终相雠。
昨得二月三日书,犹云持重破贼锋。
等閒人事祇十日,使我泪落亲书踪。
儿痴母老女未嫁,实事无一虚名存。
相知抱恨宁复论,谁为往吊洮西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冯山对友人景馆吏立之去世的哀悼之作。诗中充满了对逝者才华与抱负的惋惜,以及对当时社会不公的感慨。
诗开篇即以“去年”、“今年”对比,点明友人相继离世的悲痛。接着,诗人感叹友人身虽已逝,但其遗志与冤屈仍令人难以释怀。对友人的儿子们获得封赏,诗人则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不满。
随后,诗人赞美友人景馆吏立之的才能与勇气,称其胸中有吞并河湟的壮志。然而,友人在战场上为国捐躯,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封赏,这与历史上的忠臣烈士多遭冤屈形成鲜明对比。
诗中提到友人立之在战场上英勇作战,最终牺牲,其功绩却被遗忘,而那些无功之人却得以封侯,这种社会现象让诗人深感不平。
最后,诗人通过得知友人去世的消息,以及对友人家中情况的描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哀悼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的遗憾与同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友人生前事迹的追忆与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