嫚秦废学校,坑儒并焚书
出处:《景州董子故里》
清 · 蒋恭棐
嫚秦废学校,坑儒并焚书。
师吏辜诵说,《六经》归榛芜。
汉兴虽天授,创业由征诛。
典礼命叔孙,绵蕞诚区区。
百年生董子,私淑洙泗徒。
下帷绝窥园,精心究典谟。
从容对三策,致君期唐虞。
武皇内多欲,遇之以虚拘。
讵能崇正学,诏令相江都。
后复相胶西,骄主重谄谀。
诚正能感通,两地无龃龉。
邪臣怀妒嫉谲计何从摅。
《春秋》详灾异,众口訾其迂。
弟子昧师说,妄谓论大愚。
获罪得免死,諴口全其躯。
所幸圣道明,邪正分殊途。
以待后来者,迭起胥匡扶。
有宋五子兴,直溯姬孔初。
日月悬中天,蒙翳消云衢。
何人启涂径,广川实先驱。
而胡昌黎伯,吐辞取敷腴。
屈原司马迁,子云与相如。
论道遗董子,所见犹偏隅。
我过景州里,祠宇丛枌榆。
稽拜瞻仪容,和粹缅真儒。
王道复谁陈,揽辔空踟蹰。
师吏辜诵说,《六经》归榛芜。
汉兴虽天授,创业由征诛。
典礼命叔孙,绵蕞诚区区。
百年生董子,私淑洙泗徒。
下帷绝窥园,精心究典谟。
从容对三策,致君期唐虞。
武皇内多欲,遇之以虚拘。
讵能崇正学,诏令相江都。
后复相胶西,骄主重谄谀。
诚正能感通,两地无龃龉。
邪臣怀妒嫉谲计何从摅。
《春秋》详灾异,众口訾其迂。
弟子昧师说,妄谓论大愚。
获罪得免死,諴口全其躯。
所幸圣道明,邪正分殊途。
以待后来者,迭起胥匡扶。
有宋五子兴,直溯姬孔初。
日月悬中天,蒙翳消云衢。
何人启涂径,广川实先驱。
而胡昌黎伯,吐辞取敷腴。
屈原司马迁,子云与相如。
论道遗董子,所见犹偏隅。
我过景州里,祠宇丛枌榆。
稽拜瞻仪容,和粹缅真儒。
王道复谁陈,揽辔空踟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董仲舒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儒家思想的贡献。开篇提到秦朝废除学校、坑杀儒士、焚烧书籍,暗示了董仲舒在乱世中的坚守与牺牲。接着,诗人赞美汉朝建立时,董仲舒被任命为叔孙,对国家礼制的重建起到了关键作用。
董仲舒在汉代的学术地位得到肯定,他闭门读书,深入研究经典,最终提出“三策”,希望辅佐君主达到唐虞盛世的理想状态。然而,面对汉武帝的多欲与虚伪,董仲舒的正直与忠诚并未得到完全的认可。诗中描述了董仲舒在政治斗争中的处境,以及他如何通过《春秋》来警示君主,尽管遭到了众人的非议。
董仲舒的弟子们未能完全理解他的教导,有人甚至误解了他的言论,但董仲舒并未因此受到实质性的伤害。诗中强调了董仲舒对正统学说的坚持,以及他对后世的影响。在宋朝,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继承和发展了董仲舒的思想,使得儒家思想在宋代达到了新的高度。
诗人最后表达了对董仲舒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董仲舒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期待。他访问了董仲舒的故乡景州,并在祠堂前虔诚地致敬,感叹董仲舒的道德品质和对王道的追求。然而,诗人也反思了当前社会中缺乏董仲舒式的正直人物,以及如何传承和发扬董仲舒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