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秧苗俱起舞,葵花萱草亦欢欣
出处:《贺建康帅余处恭迎宝公祷雨随应》
宋 · 杨万里
大士多时不入城,入城犹未炷炉熏。
忽吹淮水千峰雨,不费钟山半朵云。
桑叶秧苗俱起舞,葵花萱草亦欢欣。
尚书款送公归去,留下丰年二十分。
忽吹淮水千峰雨,不费钟山半朵云。
桑叶秧苗俱起舞,葵花萱草亦欢欣。
尚书款送公归去,留下丰年二十分。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大士:对佛菩萨的尊称。炷炉熏:点燃香炉熏香。
淮水:古代河流名,位于中国东部。
钟山:南京的著名山峰。
起舞:形容植物随风摇摆的样子。
欢欣:欢喜快乐。
尚书:古代官职名称,相当于现在的部长级官员。
款送:殷勤相送。
丰年:丰收之年。
二十分:这里可能表示丰收的程度,超过平常很多。
翻译
大士长久不进城,进城后还没点香薰。忽然间吹来淮河上空的千峰雨,不需耗费钟山一丝云。
桑叶和秧苗一起欢快地摇曳,向日葵和萱草也欣喜若狂。
尚书殷勤地送你离去,留下了丰收的二十倍希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自然界中祈求降雨的场景,并通过对比和对仗,展现了大自然对人间需求的回应。诗中的语言生动形象,如“忽吹淮水千峰雨”、“不费钟山半朵云”,表明作者对自然之美、自然力量的尊重与赞叹。
“大士多时不入城,入城犹未炷炉熏。”这两句开篇便描绘出一位高洁修养的大士平日里很少进入城市,而当他进入城市时,还没有开始进行什么特别的祭祀活动。这里塑造了一位与世俗隔绝,专注于精神追求的大士形象。
“忽吹淮水千峰雨,不费钟山半朵云。”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突显了大自然无需繁复仪式便能赐予丰沛之雨的神奇。淮水是长江流域的一部分,而“千峰”则形象地描绘出雨水如同千峰连绵不断,强调了雨量之丰富。
“桑叶秧苗俱起舞,葵花萱草亦欢欣。”这两句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示了大自然界对降雨的喜悦。桑树、秧苗、小草小花在雨水滋润下共同庆祝,表现出生命力旺盛与生机勃勃的情景。
“尚书款送公归去,留下丰年二十分。”最后两句则传达了大士祈雨成功后被官府礼送离去,并留下了对未来丰收的美好祝愿。这里的“丰年”指的是农业生产的丰富收成,而“二十分”可能是比喻用语,表示十分充足。
整首诗通过大士祈雨和自然界的互动,展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天气变化对农业生产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