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入山光静,村含晚色空
出处:《白云安尉出戍至夔州》
宋 · 冯时行
戍鼓黄云外,征夫白帝东。
风林行啸虎,雨夜飒哀鸿。
路入山光静,村含晚色空。
岚烟欺眼力,不见鹿皮翁。
风林行啸虎,雨夜飒哀鸿。
路入山光静,村含晚色空。
岚烟欺眼力,不见鹿皮翁。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戍鼓:边关的战鼓。黄云:黄沙弥漫的天空。
征夫:远行的士兵。
白帝东:白帝城在东方。
风林:风中的树林。
行啸:行走时发出的啸声。
虎:猛虎。
雨夜:夜晚下雨的时候。
飒哀鸿:凄凉的鸿雁叫声。
山光:山间的光线。
静:宁静。
村含晚色:村庄被傍晚的色彩包围。
空:寂静。
岚烟:山岚雾气。
欺眼力:模糊视线。
鹿皮翁:穿着鹿皮衣的老人。
翻译
边关的鼓声在黄云之外回荡,远行的士兵向东朝着白帝城进发。在风中的树林里,猛虎发出低沉的吼叫;雨夜中,凄凉的鸿雁哀鸣。
山路沉浸在宁静的山光之中,村庄笼罩着傍晚的寂静色彩。
山岚雾气模糊了视线,再也看不见那个穿着鹿皮衣的老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戍卒离开家乡,前往边塞的征途情景。开篇"戍鼓黄云外,征夫白帝东"两句,便设置了整首诗的基调和背景,展示了军事生活的严峻与行军远征的艰辛。
接下来的"风林行啸虎,雨夜飒哀鸿",则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传递出戍卒们在途中的孤独与寂寞。"风林"和"雨夜"营造了一种阴冷、萧瑟的氛围,而"啸虎"和"哀鸿"则增添了野性和悲凉的情感。
诗人随后转入山间小路,写到"路入山光静,村含晚色空"。这里通过对山光与村落景色的描绘,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之美,同时也隐含着对归乡无望的哀愁。
最后两句"岚烟欺眼力,不见鹿皮翁"则借助自然界的朦胧与遮蔽,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戍卒生活的模糊记忆和不易触及的深层情感。"鹿皮翁"这一形象,在这里可能代表着边塞戍卒的一种特定身份或者生活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征途生活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于远方故土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