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书生得尽惟哀痛,故老难存苦白头全文

书生得尽惟哀痛,故老难存苦白头

出处:《哭顾徵君宁人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昌平山水是天留,海岳朝宗此帝丘。
一代无人知日月,诸陵有尔即春秋。
书生得尽惟哀痛,故老难存苦白头
遗骨故应园下葬,年年天寿守松楸。

鉴赏

这首诗《哭顾徵君宁人(其二)》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昌平山水”、“海岳朝宗”等意象,描绘了对逝者的深切缅怀与哀思。诗中以自然景观象征逝者的影响与地位,将个人情感融入宏大的自然之中,展现出一种超越个体的悲壮情怀。

“昌平山水是天留”,开篇便以“昌平”这一历史名地,暗示逝者生前的卓越贡献与深远影响,仿佛山川河流都是上天特意留下的纪念。“海岳朝宗此帝丘”,进一步强调逝者如同帝王一般,受到天地万物的朝拜与敬仰,凸显其崇高地位与影响力。

“一代无人知日月,诸陵有尔即春秋”,这两句诗表达了对逝者在世时可能未被广泛认知的遗憾,但逝去后,其事迹与精神却如同历史长河中的日月星辰,永远照亮后人的道路。同时,将逝者的陵墓比作历史的记录,意味着其精神与功绩将被世代铭记。

“书生得尽惟哀痛,故老难存苦白头”,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作为书生的哀痛之情,以及对故老的深深怀念。书生的哀痛无法言表,而故老的白发则见证了岁月的流逝与时间的无情。

“遗骨故应园下葬,年年天寿守松楸”,最后两句诗以遗骨归葬、松柏常青的形象,寄托了对逝者的永恒怀念与祝福。每年的天寿(即清明时节)都会有人前来祭扫,松树与楸树的绿意象征着生命不息,对逝者的记忆与敬仰永存。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历史典故的巧妙结合,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崇敬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短暂与永恒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