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铨法如毛动见绳,通班岁许几人登全文

铨法如毛动见绳,通班岁许几人登

铨法如毛动见绳,通班岁许几人登
铜章未有路能脱,鹤发不无机可乘。
长策报君簪韨忌,短檠忘本简编憎。
相期循吏传中事,循吏传中无所称。

拼音版原文

quánmáodòngjiànshéngtōngbānsuìréndēng

tóngzhāngwèiyǒunéngtuōchéng

chángbàojūnzānduǎnqíngwàngběnjiǎnbiānzēng

xiāngxúnchuánzhōngshìxúnchuánzhōngsuǒchēng

注释

铨法:选拔人才的方法。
绳:比喻标准或规则。
通班:常例,常规。
岁许:大约,估计。
登:晋升。
铜章:铜质官印,象征官职。
路能脱:能够摆脱困境。
鹤发:白发,指年老。
机可乘:机会可以把握。
长策:长远的策略。
簪韨:古代官员的冠冕和佩带,象征官位。
忌:忌讳,避免。
短檠:简陋的书桌,代指学习或工作环境。
忘本:忘记初心。
简编:书籍。
憎:厌恶。
相期:期待。
循吏传:记载循吏事迹的史书。
无所称:没有被显著记载。

翻译

选拔人才如同观察细微的毛发,每年有多少人能晋升到重要职位。
即使持有铜质官印的人也难以摆脱困境,但白发者并非没有机会翻盘。
长久以来的策略是避免触犯君王,即使面对简陋的书桌也要忘却对书籍的厌恶。
期待能在史书记载中留下循吏的事迹,然而现实中循吏的故事并无显著记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所作,题为《欧阳全真改秩得邑欲其循循为之无效余尤》。诗中表达了对官员欧阳全真晋升后期望他秉持循吏之道,但担心他未能实践的忧虑。诗人以“铨法如毛动见绳”比喻选拔官员的严格,而“通班岁许几人登”则暗示晋升不易。接着,“铜章未有路能脱,鹤发不无机可乘”暗指即使官职在手,也应避免投机取巧,保持清廉。诗人强调“长策报君簪韨忌,短檠忘本简编憎”,希望欧阳全真不忘读书人的本心,遵循简朴的治学原则。最后,诗人期待欧阳能在历史上留下循吏的佳话,但又担忧现实中循吏的美德难以得到充分记载,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忧虑和期待。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