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马归来途尚识,黄粱炊罢梦全忘
出处:《秋斋杂感》
清 · 张洵佳
息影山中两鬓苍,感怀身世正茫茫。
无才祇合田园老。
有志何曾弧矢偿。
倦马归来途尚识,黄粱炊罢梦全忘。
悲秋宋玉工词令,谱出新声当乐章。
无才祇合田园老。
有志何曾弧矢偿。
倦马归来途尚识,黄粱炊罢梦全忘。
悲秋宋玉工词令,谱出新声当乐章。
鉴赏
这首诗《秋斋杂感(其三)》由清代诗人张洵佳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感悟。
首联“息影山中两鬓苍,感怀身世正茫茫”开篇即以“息影山中”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两鬓斑白的外貌形象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而“感怀身世正茫茫”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命运和人生意义的迷茫与感慨,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对生命本质的追问。
颔联“无才祇合田园老,有志何曾弧矢偿”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前句“无才祇合田园老”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未能得到充分施展的无奈与自嘲,后句“有志何曾弧矢偿”则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即使有远大的抱负和志向,却始终未能实现,充满了对命运不公的感叹。
颈联“倦马归来途尚识,黄粱炊罢梦全忘”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自己比作“倦马”,虽已疲惫不堪,但对归途仍能辨认,象征着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与留恋;而“黄粱炊罢梦全忘”则是对过去梦想破灭的写照,如同黄粱一梦,醒来后一切皆空,表达了对理想破灭的无奈与失落。
尾联“悲秋宋玉工词令,谱出新声当乐章”引用了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宋玉的故事,借以表达诗人面对秋天的萧瑟景象,虽然内心充满悲伤,但仍能以艺术的形式抒发情感,创作出新的诗歌作品,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这一联既是对宋玉才华的赞美,也是诗人自我勉励,即使身处困境,也要保持创作的热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境遇、理想与现实冲突、以及艺术创作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哲学反思,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