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广茅叶短,竟不蔽风雨
出处:《谩兴四首》
明 · 黄衷
南山有芳茅,拔之必连茹。
茹也欣所托,芳茅终不语。
拔茅夫何为,无乃葺其宇。
宇广茅叶短,竟不蔽风雨。
茅兮任弃捐,茹亦委沟水。
亭亭数尺松,青青雪霜里。
茹也欣所托,芳茅终不语。
拔茅夫何为,无乃葺其宇。
宇广茅叶短,竟不蔽风雨。
茅兮任弃捐,茹亦委沟水。
亭亭数尺松,青青雪霜里。
鉴赏
这首诗以南山的芳茅和与其相连的植物为喻,描绘了自然界中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与关系。诗人通过“拔茅”这一行为,引出对“葺宇”的思考,暗示了人为干预自然界的后果。茅草虽小,却能遮风挡雨,象征着简单而实用的价值。然而,当茅草被拔除后,其价值被忽视,最终被弃置一旁,而与之相连的植物则被抛弃于沟水之中。这反映了对自然与人为价值取向的反思。
接着,诗中提到亭亭数尺的松树,在雪霜中依然青翠挺立,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自然界的顽强生命力。这种对比强调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界的景象,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简单、实用价值的肯定,同时也隐含了对破坏自然平衡行为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