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庾公尘,可涴通州泥
平生庾公尘,可涴通州泥。
朅来海门上,日瘦气惨凄。
春风有相导,佚我以闼闺。
前身定闻法,梦作三生猊。
悟公痴钝禅,迎客忽虎溪。
招要得半席,纸帐春缯绨。
东轩养苍云,大似开昔迷。
计程南山北,托宿东院西。
绝怜维摩床,而置法喜妻。
是身于虚空,了不碍角圭。
四大师本无,客亦何所携。
颇闻弁山隅,髯松作儿啼。
山神喝连声,已受三十篦。
岂知沩山牛,未脱靶与犁。
去来同一云,未觉道理睽。
幸勿使竹归,留与老凤栖。
凿齿恐无对,后期当噬脐。
朅来海门上,日瘦气惨凄。
春风有相导,佚我以闼闺。
前身定闻法,梦作三生猊。
悟公痴钝禅,迎客忽虎溪。
招要得半席,纸帐春缯绨。
东轩养苍云,大似开昔迷。
计程南山北,托宿东院西。
绝怜维摩床,而置法喜妻。
是身于虚空,了不碍角圭。
四大师本无,客亦何所携。
颇闻弁山隅,髯松作儿啼。
山神喝连声,已受三十篦。
岂知沩山牛,未脱靶与犁。
去来同一云,未觉道理睽。
幸勿使竹归,留与老凤栖。
凿齿恐无对,后期当噬脐。
注释
庾公尘:比喻人生的短暂和微不足道。涴:玷污。
朅来:前往。
日瘦:形容阳光微弱。
气惨凄:气氛悲凉。
三生猊:佛教中的狮子象征智慧和威严。
痴钝禅:指深沉的禅定。
虎溪:历史上的虎溪联袂,指禅师相遇。
纸帐春缯绨:形容简朴但温馨的居所。
维摩床:典故,指修行者的卧具。
法喜妻:佛法带来的喜悦,此处指佛法伴侣。
角圭:古代祭祀时用的礼器,象征尊贵。
四大:佛教中的地、水、火、风四大元素,象征一切物质现象。
弁山隅:地名,可能指某处山角。
髯松:长须的松树,象征岁月沧桑。
三十篦:剃度的隐喻,表示多次修行或历练。
沩山牛:沩山,地名,此处可能指某人或事。
道理睽:道理不合,观念冲突。
老凤:凤凰,象征长寿和吉祥。
凿齿:古人名,此处可能指无人能及的人。
后期当噬脐:后悔莫及,比喻未来会感到遗憾。
翻译
一生都如庾公尘埃,怎能玷污通州的泥土。来到海边的高门,太阳微弱,气氛悲凉。
春风引领着我,让我在闺房中放松。
前世定然听过佛法,梦中化为三世狮子。
领悟到公的痴钝禅理,他在虎溪迎接客人。
邀请我共坐半席,纸帐内春意融融。
东窗下养着乌云,仿佛昔日的迷茫。
计算行程,从南山到北山,寄宿在东院西边。
特别喜爱维摩的卧榻,却安置了法喜的妻子。
此身置于虚空中,丝毫不影响法界。
四大皆空,你我来访,又带了什么。
听说弁山角落,松树如孩童哭泣。
山神连连呼喊,已被剃度三十次。
岂料沩山的牛,仍未脱离耕田和犁地。
来去如同一片云,不觉道义相悖。
希望不要让竹子回归,留给老凤栖息。
恐怕凿齿无人能敌,日后只能后悔莫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敖陶孙的作品,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与严长老和悟公交往的生活画面。诗中表达了对两位僧人的敬仰和对他们生活方式的赞赏,尤其是悟公的淡泊与博学。诗人通过“春风相导”、“前身闻法”、“纸帐春缯绨”等意象,展现了悟公生活环境的清雅和他对佛法的深入理解。同时,诗人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出处的感慨,以“绝怜维摩床,而置法喜妻”表达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诗中还穿插了弁山和沩山的故事,寓言般地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随缘的态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最后,诗人以“幸勿使竹归,留与老凤栖”表达了对悟公的挽留之意,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期待和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既有对僧人生活的描绘,又融入了个人的人生哲学,体现了宋诗的婉约与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