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娱蓬蒿兴,敢傍圭璧丛
宋 · 晁说之
秋风虽云高,不到建章宫。
巨丽发妙思,翰墨争豪雄。
移子范舟兴,入此潘庐中。
诗成到谁手,茧面丝发翁。
岂不怜此老,气薾志亦穷。
聊以壮观之,行潦落长虹。
低头谩漠北,攘臂徒辽东。
自娱蓬蒿兴,敢傍圭璧丛。
清时难但已,有感如霜钟。
慎莫视苏子,是更得家风。
巨丽发妙思,翰墨争豪雄。
移子范舟兴,入此潘庐中。
诗成到谁手,茧面丝发翁。
岂不怜此老,气薾志亦穷。
聊以壮观之,行潦落长虹。
低头谩漠北,攘臂徒辽东。
自娱蓬蒿兴,敢傍圭璧丛。
清时难但已,有感如霜钟。
慎莫视苏子,是更得家风。
注释
建章宫:汉代皇家宫殿。翰墨:毛笔和墨水,指诗文创作。
潘庐:泛指文人雅士的居所。
茧面丝发翁:形容老者饱经风霜的样子。
攘臂:伸出手臂,表示有所作为。
蓬蒿:野草,象征简朴生活。
圭璧:古代贵重的玉器,比喻高雅或显赫的地位。
苏子:指苏轼,以其才情著称。
翻译
秋风虽然强劲,却未吹过建章宫。壮丽的景象激发了奇妙的思绪,文人们以笔墨争斗豪情。
我兴起于乘舟游览的念头,来到这潘庐之中。
诗作完成后,会落入谁人之手?那是一位满面沧桑、头发如丝的老者。
怎能不怜悯这位老人,他的气息微弱,志向也已穷尽。
姑且以此壮观景色为乐,流水间映现着长虹。
低下头来,只在漠北漫游,空自挥动手臂,却只能在辽东之地。
在野草丛中自得其乐,我怎敢靠近那些珍贵的玉器群集之处。
在这清平盛世,难以满足,感慨如同霜降时的钟声。
切勿效仿苏轼,那样只会失去自家独特的风格。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题为《谢程致道监丞以秋夜直舍二诗相视并简苏在廷少监》。诗中,诗人通过对秋风的描绘,表达了对建章宫的向往和对文学才华的赞美。他将自己比作范舟之人,进入潘庐(可能指文人雅集之处),创作出的诗篇期待得到茧面丝发翁(意为年长而有学识的人)的赏识。诗人感叹自己的才情虽老,但仍怀壮志,自得其乐于蓬蒿之间,不愿与世俗权贵为伍。他以清时自勉,提醒读者不要效仿苏子,要保持自家的风格。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文学追求和人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