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陵少年铜乳臭,哲肃何甘作牛后
出处:《国士一首》
宋 · 苏籀
五陵少年铜乳臭,哲肃何甘作牛后。
曲合污世乡愿徒,俗学聋瞽纷芜莠。
文士规模正始间,风流可喜未曾有。
志士机敏常济务,斡旋金谷捷趋走。
取乱尤须见兵势,料敌先应决攻守。
至言硕画安危机,却顾前思能审究。
服戎角力乃兵耳,入幄造膝直禦寇。
人心天意归有道,务穑训学臻富寿。
自古迂儒无益算,盖世奇才实天授。
谁能剡牍出公言,明年定取单于首。
曲合污世乡愿徒,俗学聋瞽纷芜莠。
文士规模正始间,风流可喜未曾有。
志士机敏常济务,斡旋金谷捷趋走。
取乱尤须见兵势,料敌先应决攻守。
至言硕画安危机,却顾前思能审究。
服戎角力乃兵耳,入幄造膝直禦寇。
人心天意归有道,务穑训学臻富寿。
自古迂儒无益算,盖世奇才实天授。
谁能剡牍出公言,明年定取单于首。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五陵少年:指京城贵族子弟。铜乳臭:形容富贵人家的奢华气息。
哲肃:智慧严肃。
牛后:指地位低下的人。
曲合:迎合。
乡愿徒:乡愿,指迎合世俗的人。
俗学:世俗学问。
聋瞽:比喻盲目无知。
芜莠:杂乱无章。
正始间:魏晋时期。
风流:风采风度。
斡旋:调解,处理。
金谷:金谷园,古代名胜地。
取乱:乘乱。
料敌:预料敌人。
决攻守:决定进攻或防守。
至言硕画:深思熟虑的策略。
审究:仔细研究。
服戎:披甲。
角力:战斗。
直禦寇:直接抵御敌人。
务穑:从事农业。
训学:教育。
富寿:富裕且长寿。
迂儒:迂腐的儒生。
益算:实际作用。
盖世奇才:世间罕见的杰出人才。
天授:天赋异禀。
剡牍:书写奏章。
公言:公正之言。
单于:匈奴首领。
翻译
五陵的少年们趾高气昂,智慧严肃的他们怎甘心屈居人后。他们的曲调迎合了污浊世界的愿望,世俗学问让他们盲目而杂乱。
文人墨客效仿正始时代的风范,他们的风雅令人欣喜,前所未见。
志士们机智敏捷,常常能处理事务,迅速在金谷中穿梭应对。
夺取混乱更需看清战局,预测敌人先要决定进攻还是防守。
深刻的言论和详尽的计划能应对危机,回顾过去,深思熟虑。
真正的战争是披甲角力,进入帷幄,直面敌人。
人心和天意最终会回归正道,致力于农耕教育才能带来富饶与长寿。
自古以来,迂腐的儒生没有实际作用,真正的奇才都是上天所赐。
谁能写出公正直言的文章,来年必定能斩下单于的头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籀所作的《国士一首》,主要赞扬了一种英勇智谋的国士形象。诗中描述了五陵少年虽出身富贵,但不甘平庸,追求风流倜傥且心思敏锐,擅长处理政务和军事策略。他们深谙兵法,能够在关键时刻洞察形势,制定正确的攻守策略。诗中强调了智慧与勇气在国家危难时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教育和农耕来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长寿的理念。
诗人还批评了那些只会空谈的迂腐之士,认为真正的英雄是像国士那样具有实际才能和远见卓识的人。最后,诗人期待这样的国士能够直言不讳,为国家出谋划策,预言他们将在来年取得显著的战果,甚至可能斩下敌首。
总的来说,这首诗赞美了智勇双全的国士,表达了对他们的期望和对国家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