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从驾骊山者,宰相犹是璟与崇
出处:《五王行春图》
元末明初 · 张昱
开元天子达四聪,羽旄管籥行相从。
当时从驾骊山者,宰相犹是璟与崇。
华萼楼中云气里,兄弟同眠复同起。
玉环一旦入深宫,大枕长衾冷如水。
兴庆池头花树边,梨园小部俱婵娟。
杨家姊妹夜游处,银烛万条生紫烟。
宁知乐极哀方始,羯鼓未终鼙鼓起。
褒斜西幸雨淋铃,回首长安几千里?
当时从驾骊山者,宰相犹是璟与崇。
华萼楼中云气里,兄弟同眠复同起。
玉环一旦入深宫,大枕长衾冷如水。
兴庆池头花树边,梨园小部俱婵娟。
杨家姊妹夜游处,银烛万条生紫烟。
宁知乐极哀方始,羯鼓未终鼙鼓起。
褒斜西幸雨淋铃,回首长安几千里?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开元盛世时期皇帝出行的奢华景象以及宫廷内的生活变迁。首句“开元天子达四聪”赞美了唐玄宗的明智和耳聪目明。接下来通过骊山行幸的细节,提及宰相张九龄和李林甫,暗示了政局的微妙变化。
“华萼楼中云气里,兄弟同眠复同起”展现了皇家家族的亲密关系,然而随着“玉环一旦入深宫”,杨贵妃的入宫改变了她的命运,暗示了宫廷生活的孤独与冷清。“大枕长衾冷如水”形象地表达了这种落差。
“兴庆池头花树边,梨园小部俱婵娟”描绘了宫廷音乐的美好,但“杨家姊妹夜游处,银烛万条生紫烟”的繁华背后,隐藏着权力更迭的危机。
最后,“宁知乐极哀方始”预示了悲剧的到来,以“羯鼓未终鼙鼓起”象征战乱的爆发,玄宗被迫“褒斜西幸”,在雨中凄凉地离开长安,留下“回首长安几千里?”的深深感慨,表达了对盛世终结的惋惜和历史沧桑的感叹。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皇室生活的豪华与悲欢离合,寓含了对历史兴衰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