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处处若相似,此命到头通不通
出处:《秋日湖外书事》
唐 · 杜荀鹤
十五年来笔砚功,秪今犹在苦贫中。
三秋客路湖光外,万里乡关楚邑东。
鸟径杖藜山翳雨,猿林欹枕树摇风。
朱门处处若相似,此命到头通不通。
三秋客路湖光外,万里乡关楚邑东。
鸟径杖藜山翳雨,猿林欹枕树摇风。
朱门处处若相似,此命到头通不通。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笔砚功:长期的写作和学习。犹在:仍然。
苦贫:贫困。
三秋:秋季。
客路:旅途。
湖光:湖面的景色。
乡关:故乡。
鸟径:鸟儿的小路。
杖藜:藜杖。
山翳雨:山间阴雨。
猿林:猿猴出没的树林。
朱门:豪门大户。
若相似:看起来相似。
此命:我的命运。
通不通:能否改变。
翻译
十五年来勤于笔墨,如今仍然困顿在贫困之中。秋天的旅途中,我身处湖光之外,家乡远在千里之东的楚地。
沿着鸟儿的小径,持藜杖穿行在山间雨雾中,夜晚在猿啼的森林里,枕着风吹动的树叶入睡。
富贵人家的门处处相似,但我的命运是否能改变,至今仍不得而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于湖光之外的客途中,感慨地回顾自己十五年来孜孜不倦的笔砚生涯,却依然生活在贫困之中。诗中的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三秋客路湖光外”,“鸟径杖藜山翳雨”,“猿林欹枕树摇风”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郁。同时,“朱门处处若相似”一句,则暗示了对富贵生活的无奈和不屑。
最后一句“此命到头通不通”,则是诗人对于自己命运的无力感和自我反思,表现出了深深的悲凉与无奈。这首诗通过对个人遭遇的描写,以及对自然景物的联想,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