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须寒食日,恰是别家时
出处:《午憩褚家方清风亭二首 其一》
宋 · 杨万里
此老忒疏放,与春无怨私。
何须寒食日,恰是别家时。
荒店两三只,野花千万枝。
前山有底恨,也学客间眉。
何须寒食日,恰是别家时。
荒店两三只,野花千万枝。
前山有底恨,也学客间眉。
注释
此老:这位老人。忒疏放:太过随意。
与春无怨私:与春天没有恩怨之分。
何须:何必。
寒食日:寒食节(古代习俗,清明前一天禁火,后改为纪念介子推的日子)。
恰是:正好是。
别家时:离别亲人的时候。
荒店:荒凉的小店。
两三只:少数几只。
野花:野外的花朵。
千万枝:无数枝。
前山有底恨:前方的山峦有什么遗憾。
也学:也模仿。
客间眉:旅人的愁眉。
翻译
这位老人太过随意,与春天没有恩怨之分。何必等到寒食节,正好是离别亲人的时候。
荒凉的小店里只有两三只动物,野外千万枝花朵盛开。
前方的山峦有什么遗憾,也学着旅人般皱起眉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与世无争、超然物外的情景。"此老忒疏放,与春无怨私"表达了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没有私心和怨恨,与春天一样宽容大度。"何须寒食日,恰是别家时"则透露出老人对于传统习俗的豁达态度,即使是寒食节也不必过于拘泥。
诗中还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如荒凉的店铺和野花的繁盛,营造出一种淡泊明志、超脱尘世的意境。"前山有底恨"则暗示了老人内心深处对于往事或某种情感的留恋,而"也学客间眉"则表达了他虽然有所思念,但仍能像行走于异乡之人的表情那样,保持着淡定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老人情感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