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相随真自悟,遥岑一望若为攀
出处:《三悬潭》
宋 · 李易
鹿山今是贵门山,尽室携扶万壑间。
流水相随真自悟,遥岑一望若为攀。
风翻竹坞清如洗,月过松扉静不关。
潭底卧龙烦一起,正须霖雨济尘寰。
流水相随真自悟,遥岑一望若为攀。
风翻竹坞清如洗,月过松扉静不关。
潭底卧龙烦一起,正须霖雨济尘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家人一同游历鹿山(此处似指虚构或特定地点)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感悟。
首联“鹿山今是贵门山,尽室携扶万壑间”以“鹿山”与“贵门山”互换,暗示了山色之变,同时也表达了全家共赴山水之间的温馨画面。这里“尽室携扶”不仅体现了家庭成员的齐全,也蕴含着相互扶持的情感。
颔联“流水相随真自悟,遥岑一望若为攀”中,“流水相随”描绘了山间溪流的灵动,仿佛引领着行者前行,而“遥岑一望”则表达了对远方山峦的仰望,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未知探索的渴望。
颈联“风翻竹坞清如洗,月过松扉静不关”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清幽。风吹过竹林,如同清泉洗涤心灵,月光透过松门,静谧而不打扰,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尾联“潭底卧龙烦一起,正须霖雨济尘寰”以“卧龙”比喻深藏于潭底的巨龙,象征着潜在的力量与生机。诗人希望这股力量能被唤醒,以“霖雨”(大雨)的形式滋润大地,解除人间的困苦,表达了对社会和谐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社会责任的思考,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