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夷义愈为耻,宁死弗苟生全文

夷义愈为耻,宁死弗苟生

出处:《伯夷诗
宋 · 强至
昔纣为不道,毒心无生灵。
四海如在鼎,谁能救将烹。
周武从天人,戎衣举仁兵。
伯夷独何为,乃谏不听行。
纣徒久厌主,一朝倒戈迎。
天下既宗周,大册书武成。
夷义愈为耻,宁死弗苟生
周粟恶不食,双目且饿瞑。
纣无王者实,徒有王者名。
虽曰臣伐君,纣德匹夫轻。
吁夷岂不知,意在销奸萌。

拼音版原文

zhòuwèidàoxīnshēnglíng

hǎizàidǐngshuínéngjiùjiāngpēng

zhōucóngtiānrénróngrénbīng

bǎiwèinǎijiàntīngxíng

zhòujiǔyànzhǔcháodǎoyíng

tiānxiàzōngzhōushūchéng

wèichǐnínggǒushēng

zhōuèshíshuāngqiě饿èmíng

zhòuwángzhěshíyǒuwángzhěmíng

suīyuēchénjūnzhòuqīng

zhīzàixiāojiānméng

注释

纣:商朝末代君主,暴君。
毒心:狠毒的心肠。
四海:天下。
烹:烹煮,比喻灭亡。
周武:周武王,姬发。
仁兵:以仁义为号召的军队。
伯夷:商朝忠臣,以不食周粟而闻名。
奸萌:邪恶的萌芽。

翻译

昔日纣王暴虐无道,心中充满毒害,无视一切生命。
四海如同置于大锅中,谁又能救他免于被烹煮的命运。
周武王顺应天命,身披战甲,以仁义之师讨伐纣王。
伯夷为何要这样做?他劝谏纣王,但纣王不听,坚持己见。
纣王的臣民长久受苦,终于有一天倒戈相向,迎接周军。
天下归顺周朝,史册上记载着周武王的功绩。
伯夷视仁义为耻,宁愿饿死也不愿苟活。
周武王厌恶吃纣王的粮食,双眼因饥饿而昏暗。
纣王虽有王者之名,却无王者之实,他的德行只配得上平民百姓。
虽然表面上是臣子伐君,但世人认为纣王的德行卑劣,不足挂齿。
伯夷难道不明白吗?他的目的是消除邪恶的根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强至所作的《伯夷诗》,主要讲述了商朝末期纣王暴政,伯夷以忠直之身进谏无效,最终选择不吃周朝粮食,坚守节操的故事。诗中通过对比纣王的残暴和周武王的仁义,赞扬了伯夷的高尚道德情操。伯夷宁可饿死也不妥协,反映出他对君主失德的深刻批判,以及对正义的坚守。诗的语言简洁,情感深沉,展现了古代士人的气节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