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滩合问紫阳津,误簉西湖寂寞滨
宋末元初 · 方回
严滩合问紫阳津,误簉西湖寂寞滨。
老子通身唯是骨,梅梢作意为谁春。
饱更世故全如梦,惯忍霜寒最益人。
莫笑龙钟开七帙,含珠何限已成尘。
老子通身唯是骨,梅梢作意为谁春。
饱更世故全如梦,惯忍霜寒最益人。
莫笑龙钟开七帙,含珠何限已成尘。
翻译
在严滩我询问紫阳渡口,却误入了西湖这寂寞的岸边。老者全身只剩骨头,梅花枝头似乎也在为谁绽放春天。
饱经世事如同一场梦,习惯忍受霜寒反而使人更加坚韧。
别嘲笑我老态龙钟打开七卷书,曾经含在嘴里的珍珠如今都已化为尘土。
注释
严滩:地名,可能指某个渡口。紫阳津:地名,可能指紫阳渡口。
西湖:著名的杭州西湖。
滨:岸边。
老子:此处可能借指年老之人。
通身:全身上下。
唯是骨:只剩下骨头。
梅梢:梅花的梢头。
作意:有意为之,特意。
饱更:充分经历。
世故:世间的经历和经验。
全如梦:完全像一场梦。
惯忍:习惯忍受。
龙钟:形容老人体弱无力。
七帙:泛指书籍。
含珠:比喻智慧或珍贵的东西。
已成尘:已经消逝或失去。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对故土的深切思念和个人境遇的感慨之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抒发了自己的寂寞心情以及对过往岁月的回忆。
“严滩合问紫阳津”一句设定了一种寻觅古迹的情境,表明诗人在游历中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追求。接着,“误簉西湖寂寞滨”则描绘了诗人面对美丽景色时所感受到的孤独与忧郁。
“老子通身唯是骨,梅梢作意为谁春”两句,通过比喻手法表达诗人的超脱和淡泊。梅花常用来象征坚贞不屈、寂寞清高的情怀,这里诗人以梅花自况,表明自己虽然年迈,但精神依旧坚定,对春天的到来似乎已经无所谓。
“饱更世故全如梦”则是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幻的感慨。诗人将世间的一切看作是一场梦,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惯忍霜寒最益人”这句表达了通过经历苦难和磨难可以使人更加坚强的思想。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常见的一种观念,即认为逆境铸就成才。
最后两句,“莫笑龙钟开七帙,含珠何限已成尘”则是在提醒读者不要轻视那些看似普通但实际上蕴藏深意的诗文(龙钟指代古人所藏之书),而是应该去发掘它们所包含的智慧。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待传统文化资源的态度,认为这些文化遗产虽然被尘封,但仍然值得我们去挖掘和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位饱经沧桑、有深厚文化素养之士子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