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言或无味,况乃诗筒新
出处:《呈严造道主簿》
宋 · 赵蕃
漫刺不待投,数面自成亲。
对言或无味,况乃诗筒新。
佳处在阿堵,小异果此君。
我行萧滩上,所食杨与陈。
百药及寿玉,磊落俱可珍。
今又见夫子,此邦何多人。
一官二十年,须发颇费耘。
得非坐诗故,造物主怒嗔。
如我亦复然,此理又奚云。
一见互兴叹,呴濡胡足仁。
湖边雨新足,荷背白胜银。
是中何以思,何当并车巾。
对言或无味,况乃诗筒新。
佳处在阿堵,小异果此君。
我行萧滩上,所食杨与陈。
百药及寿玉,磊落俱可珍。
今又见夫子,此邦何多人。
一官二十年,须发颇费耘。
得非坐诗故,造物主怒嗔。
如我亦复然,此理又奚云。
一见互兴叹,呴濡胡足仁。
湖边雨新足,荷背白胜银。
是中何以思,何当并车巾。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漫刺:随意。不待投:无需等待。
数面:多次相见。
自成亲:自然亲近。
对言:交谈。
无味:乏味。
诗筒:诗集。
新:新添。
阿堵:此处。
此君:指你。
萧滩:地名。
杨与陈:杨柳和陈米。
百药:众多药材。
寿玉:长寿玉。
夫子:尊称对方。
多:众多。
一官二十年:任职长久。
颇费耘:须发斑白。
坐诗故:因为写诗。
造物主:大自然。
如我亦复然:我也如此。
奚云:说什么。
呴濡:湿润。
胡足仁:何足挂齿的仁慈。
湖边雨新足:湖边雨水充足。
荷背白胜银:荷叶背面洁白如银。
是中:在这环境中。
何以思:如何思考。
何当:何时。
并车巾:共乘一车交谈。
翻译
无需等待投递,多次相见已亲近。交谈或许乏味,更何况诗筒新添内容。
美好的东西藏在那儿,小小的差异使你独特。
我在萧滩漫步,只吃杨柳和陈米。
众多药材和长寿玉,都珍贵无比。
如今又见到您,此地为何人众多。
一官职做了二十年,岁月使我须发斑白。
难道是因为写诗,造物主才这般生气?
若我也是如此,这道理又能说什么。
初次相见感叹不已,湿润的环境有何仁慈。
湖边雨水充足,荷叶背面洁白如银。
在这环境中思考,何时能共乘一车交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赠送给朋友严造道主簿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与严造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对严造生活境遇的关心。首联“漫刺不待投,数面自成亲”描绘了两人无需过多客套,多次相见已如同亲人般亲近。颔联“对言或无味,况乃诗筒新”暗示了即使日常交谈可能平淡,但通过诗文交流更能增进感情。
诗人赞赏严造的才华,认为他的诗歌中有独特的魅力:“佳处在阿堵,小异果此君。”“阿堵”在此指诗筒,表示严造的诗歌与众不同。接着,诗人提到自己在萧滩上的经历,感叹时光流逝,友情珍贵:“我行萧滩上,所食杨与陈。”这里借杨与陈(泛指粗劣的食物)表达岁月的艰辛。
诗人对严造长期担任官职而头发渐白表示感慨:“一官二十年,须发颇费耘。”他推测严造可能因为过于专注于诗歌创作而受到命运的责罚:“得非坐诗故,造物主怒嗔。”然而,诗人也意识到这种困境是人生的常态:“如我亦复然,此理又奚云。”
最后,诗人以湖边景色作结,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期待:“一见互兴叹,呴濡胡足仁。”“湖边雨新足,荷背白胜银”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诗人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中与严造共度时光,共享诗酒之乐:“是中何以思,何当并车巾。”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生活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