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
何斯违斯,莫敢遑息。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
何斯违斯,莫或遑处。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殷(yǐn):声也。
雷:喻车声。
殷其雷:劝以义也。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政,不遑宁处,其室家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
注:“莫敢、莫或、莫敢或”为“是不是、不是吗,不也是”的意思,是反问句。
遑(huang,音黄):闲暇。
翻译
听那隆隆的雷声,在南山的阳坡震撼。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实在不敢有少许悠闲。勤奋有为的君子,归来吧,归来吧!听那隆隆的雷声,在南山的边上响起。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实在不敢有片刻休息。勤奋有为的君子,归来吧,归来吧!
听那隆隆的雷声,在南山的脚下轰鸣。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实在不敢有一会暂停。勤奋有为的君子,归来吧,归来吧!
译文
听那隆隆的雷声,在南山的阳坡震撼。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实在不敢有少许悠闲。 勤奋有为的君子,归来吧,归来吧! 听那隆隆的雷声,在南山的边上响起。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实在不敢有片刻休息。 勤奋有为的君子.归来吧,归来吧! 听那隆隆的雷声,在南山的脚下轰鸣。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实在不敢有一会暂停。 勤奋有为的君子,归来吧,归来吧!
赏析
《毛诗序》解此诗为“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攻,不遑宁处。其室家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关于此诗的主题,不仅今文学派的三家无异议,而且后来的解诗者也无大的争论。虽然所思念的对象不必如《毛诗序》之泥定为“大夫”,但从诗中所称“君子”来看,则这位行役在外者当是统治阶级中人,不可能是平民百姓。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人返乡之情的古诗。诗中“殷其雷”是比喻家乡的声音,充满力量和引导意义;“在南山之阳/ 之侧 / 之下”则表达了归乡者的逐步接近,感情上的一层层深入。每段末尾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不仅是对旅者的一种鼓励,也充满了诗人自己对归乡之情的渴望和期待。
这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节奏感,每一句都在呼应前文中的意象,增强了整体的音乐美。通过这样的手法,诗人成功地表达了一种深厚的乡愁,以及对远方家园的无尽向往。这不仅是一首表现归乡主题的诗,更是一幅动人心魄的情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