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嵬扶桑日,阔会沧海潮
出处:《福安府第二十九》
宋 · 文天祥
崔嵬扶桑日,阔会沧海潮。
倾都看黄屋,此意竟萧条。
倾都看黄屋,此意竟萧条。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崔嵬:形容高大雄伟。扶桑:古代神话中的东方日出处,象征着东方或远方。
阔会:形容场面宏大。
沧海:形容大海深广,常用来比喻广阔的胸怀或无尽的忧思。
黄屋:古代帝王的居所,因其墙壁涂黄而得名,象征皇权。
萧条:形容冷落、空寂。
翻译
巍峨的太阳从扶桑升起,广阔的大海掀起汹涌的潮汐。全城的人都来围观那黄色的宫殿,但这种景象却显得空荡和冷清。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文天祥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江山社稷的关切和悲凉情感。全诗采用了古典诗词中的夸张手法,以“崔嵬扶桑日”开篇,形象地描绘出太阳被巨石般的阴霾所掩盖的景象,暗示着光明与正义被压制的情状。接着,“阔会沧海潮”则通过广大无垠的大海和汹涌澎湃的潮水,展现了诗人心中的不平与愤懑。
“倾都看黄屋”一句,借用历史上的“黄屋”作为象征,指代着王权或国家政权。这里的“倾都”可能暗示着政权的动摇和危机。而最后,“此意竟萧条”,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这种局势时内心的无奈与悲凉,以及对于未来前景的迷茫和不确定性。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形象,抒发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严肃的历史关怀,是一篇融合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于一体的杰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