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怜白璧频遭剑,何许黄金更筑台
出处:《和汉老弟见寄二首 其二》
宋 · 虞俦
王式当年本不来,送涂未远径须回。
自怜白璧频遭剑,何许黄金更筑台。
夜榻对眠空抚枕,寒炉孤坐懒持杯。
权门气燄堪薰炙,况是无资与瓮醅。
自怜白璧频遭剑,何许黄金更筑台。
夜榻对眠空抚枕,寒炉孤坐懒持杯。
权门气燄堪薰炙,况是无资与瓮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虞俦所作的《和汉老弟见寄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权贵势力的无奈与自我反思的情感。
首联“王式当年本不来,送涂未远径须回”,以王式的典故起笔,暗含对自身处境的感慨。王式原本不应来此,却不得不返回,暗示了诗人被卷入某种不情愿的境地。接着“自怜白璧频遭剑,何许黄金更筑台”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珍贵的白璧,却屡次遭受权贵的觊觎;而“黄金筑台”则象征着权贵们追求的奢华与权力的象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价值被低估、遭遇不公的深深自怜。
颈联“夜榻对眠空抚枕,寒炉孤坐懒持杯”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独自面对空床、冷炉的情景,通过“抚枕”、“懒持杯”的动作,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疲惫。这种孤独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体现了诗人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力感。
尾联“权门气燄堪薰炙,况是无资与瓮醅”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处境。权贵们的势力如同火焰般炙烤着普通人,而诗人自己又身无分文,无法与之抗衡。这一句不仅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与悲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深刻地表达了诗人面对社会不公和个人无力感的复杂心情,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