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淡平野,暝色带遥岑
出处:《东野故居》
宋 · 陈必复
先生高隐地,遗迹尚堪寻。
出郭祇疑近,入村还觉深。
秋光淡平野,暝色带遥岑。
几度祠边过,诗成不敢吟。
出郭祇疑近,入村还觉深。
秋光淡平野,暝色带遥岑。
几度祠边过,诗成不敢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先生:指有学问、品德高尚的人。高隐:隐居在高洁之地。
遗迹:过去留下的痕迹或建筑物。
尚:还。
堪:可以,能够。
郭:外城。
祇:只。
疑:怀疑,感觉。
深:深远,幽深。
秋光:秋天的阳光。
淡:轻柔,不强烈。
平野:平坦的原野。
暝色:傍晚的天色。
带:带有,映衬。
遥岑:远处的山峰。
祠:祠堂,供奉神灵或祖先的地方。
过:经过。
诗成:诗作完成。
不敢:不敢轻易。
吟:吟诵,歌唱。
翻译
先生隐居的地方,遗迹还能探寻。出了城门只觉得近,进了村庄又感到深远。
秋天的光线淡淡地洒在广阔的田野上,傍晚的色彩带着远处的山峦。
我多次经过神祠边,但诗兴涌起时却不敢吟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必复所作的《东野故居》。诗中描绘了一位高人隐居之地的景象,表达了对先贤遗风的敬仰和感慨。首句“先生高隐地”点明了主人公的高尚品格和隐逸的生活环境。接下来的“遗迹尚堪寻”暗示了此处虽然年代久远,但仍能追寻到其生活的痕迹。
“出郭祇疑近,入村还觉深”通过对比城乡距离,展现了东野故居远离尘嚣的宁静与深远,仿佛进入了一个别样的世界。诗人行走在其中,感受到的是秋日的平淡与旷野的开阔,以及暮色降临时远方山岭带来的静谧。
最后两句“几度祠边过,诗成不敢吟”,诗人多次经过祠堂,被东野的风范所触动,但每次都不敢轻易吟诵诗句,可能是因为对先贤的敬仰,也可能是怕自己的诗才无法企及。整首诗以景寓情,表达了诗人对东野的崇敬和对自己文学追求的谦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