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徒诮其陋,讲劝在公卿
出处:《和景仁试明经大义多不通有感》
宋 · 欧阳修
庠序制犹阙,乡闾教不行。
古于经学政,今也艺虚名。
来者益可鄙,待之因愈轻。
无徒诮其陋,讲劝在公卿。
古于经学政,今也艺虚名。
来者益可鄙,待之因愈轻。
无徒诮其陋,讲劝在公卿。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犹:仍然。
阙:缺失。
乡闾:乡村。
教:教育。
不行:没有推行。
古:古代。
经学政:重视经典学习的政策。
今:现在。
艺:艺术。
虚名:空有名声。
来者:新来的人。
益:更加。
鄙:鄙视。
待:对待。
愈:更加。
无徒:不要只是。
诮:嘲笑。
陋:浅陋。
讲劝:教育引导。
公卿:朝廷高官和卿相。
翻译
学校教育制度仍然缺失,乡村的教育没有得到推行。古代重视经典学习的政策,现在却变成了空有艺术名声的虚名。
对于新来者,人们更加鄙视,对待他们也更加轻视。
不要只是嘲笑他们的浅陋,教育的责任在于朝廷高官和卿相们。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和景仁试明经大义多不通有感》。诗中反映了当时教育制度的缺失和儒家经典的空洞化问题。"庠序制犹阙"指出学校教育制度不健全,"乡闾教不行"则强调乡村教育的衰落。诗人批评当下的教育仅停留在表面,经学的实际功效被忽视,"今也艺虚名"揭示了这种现象。他认为,对于那些不学无术之人,社会应当给予更高的警惕和轻视,"来者益可鄙,待之因愈轻"。最后,诗人呼吁高层官员(公卿)应负起责任,倡导真正的学术和道德教育,"无徒诮其陋,讲劝在公卿",而不是仅仅责备底层人士的浅薄。整首诗寓含对教育改革的期待和对社会风气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