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出处:《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魏晋 · 陶潜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眄莫谁知,荆扉昼常?。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顾眄莫谁知,荆扉昼常?。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寝迹:埋没行踪,指隐居。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居室。
邈:远。
世:指世俗,官场。
绝:断绝往来。
顾盼:犹言看顾、眷顾。
莫:没有人。
荆扉:用荆条编成的柴门。
翳翳:阴暗的样子。
经日雪:下了一整天的雪。
倾耳:侧耳细听的样子。
无希声:没有一点声音。
希:少。
皓已洁:已皓洁。
副词“已”插入两个形容词之间,是一种修辞方式。
皓:白,明。
劲气:猛烈的寒气。
箪瓢:即箪食瓢饮。
箪:竹编的盛饭容器。
瓢:剖开葫芦做成的舀水器。
回:指孔子学生颜回。
谢:辞绝。
屡:经常。
设:陈设。
萧索:萧条,冷落。
空宇:空荡荡的房屋。
形容一无所有。
了无:一点也没有。
可悦:可以使人高兴的事情。
遗烈:指古代正直、刚毅、有高尚节操的贤士。
谬:误,谦辞。
固穷节:固守穷困的气节。
平津:平坦的大道,喻仕途。
津:本义为渡口,这里指道路。
苟:如果。
由:沿看,遵循。
栖迟:游息,指隐居。
讵:岂。
一言外:一言之外。
一言:指上面四句话。
外:意思是除四句话外还有很多的未尽之意。
契:契合,指志同道合。
别:识别。
翻译
隐居茅舍掩行迹,远与尘世相隔绝。无人知晓来眷顾,白天柴门常关闭。
年终寒风正凄冷,天空阴暗整日雪。
侧耳倾听无声响,放眼户外已皎洁。
劲峭寒气侵襟袖,粗茶淡饭常空设。
房中空荡显凄凉,竟无一事可欢悦。
千年古书皆阅览,时时读见古义烈。
高尚德操不敢攀,只想守穷为气节。
坦途大道若不走,隐居躬耕岂算拙?
我寄深意在言外,志趣相合谁识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即表达了诗人与世俗隔绝,独处一方的愿望和状态。“顾眄莫谁知,荆扉昼常?”则透露出一种淡泊明志,不为世俗所动摇的心境。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通过对季节变化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自然景物的感慨。而“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则展示了诗人在这种环境中寻得的心灵净化和宁静。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写出了寒冷的季节和简朴的生活,而“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则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面前所感受到的孤独与寂寞。
接下来的“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显示了诗人通过阅读古籍,对历史和先贤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怀念。而“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则表达了对那些不切实际的高远志向持有质疑态度,同时坚守自己的清贫节操。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这里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对于现实世界的无奈和不情愿接受命运的安排。而“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则是诗人想要传递超越语言之外的深意,但又感到难以找到能够理解自己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隐逸情怀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