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国再亡,其亡岂天作
出处:《知州赵公殉难诗》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呜呼国再亡,其亡岂天作。
亡以一贼臣,仓皇弃君父。
半夜开国门,三宫不遑顾。
诈言奉太后,行间犯霜露。
屠毒我民人,豺狼宁有数。
疾攻广德城,相公肆虓怒。
太守抗凶威,矢石下如雨。
为国诛元憝,众心恐不固。
勖哉为国殇,有身白如瓠。
腐肉何芬馨,乌鸢俾含哺。
七尺即金汤,作气无朝暮。
畿南股肱郡,死守非无故。
颈血直射天,贼臣亦崩惧。
亦以死吾民,代之齿力锯。
至今旄与倪,涕泣犹缟素。
与彼梅花岭,衣冠两封树。
亡以一贼臣,仓皇弃君父。
半夜开国门,三宫不遑顾。
诈言奉太后,行间犯霜露。
屠毒我民人,豺狼宁有数。
疾攻广德城,相公肆虓怒。
太守抗凶威,矢石下如雨。
为国诛元憝,众心恐不固。
勖哉为国殇,有身白如瓠。
腐肉何芬馨,乌鸢俾含哺。
七尺即金汤,作气无朝暮。
畿南股肱郡,死守非无故。
颈血直射天,贼臣亦崩惧。
亦以死吾民,代之齿力锯。
至今旄与倪,涕泣犹缟素。
与彼梅花岭,衣冠两封树。
鉴赏
这首诗《知州赵公殉难诗》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知州赵公在国家危难之际英勇牺牲的描述,展现了赵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爱护。
诗中首先感叹国家再次灭亡,不是天意所致,而是因为一个奸臣的背叛,导致皇帝和皇后仓皇逃亡。接着描述了半夜时分,国门被打开,三宫无人顾及,奸臣谎称护送太后,实则趁机犯霜露,残害百姓。诗中形象地描绘了奸臣的残忍,将百姓视为豺狼,无法计数。然后提到奸臣指挥军队攻打广德城,相公(可能指当时的官员)愤怒地抵抗,太守也勇敢地对抗敌人的凶威,箭石如雨般落下。诗中赞扬了为国而战的勇士们,他们的勇气和决心令人敬佩。特别提到了一位勇士,他的身体像白葫芦一样,英勇地为国捐躯。诗中还通过比喻,形容腐烂的尸体散发出的恶臭,引来了乌鸦啄食,形象地展示了战争的残酷。
接着,诗中描述了广德城的防守,即使面对敌人猛烈的攻击,守军依然坚守阵地,英勇战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国家和人民。诗中提到,广德城的地理位置如同坚固的城墙,无论何时都充满着保卫国家的决心。最后,诗中对比了广德城的英勇守卫与那些因战争而死亡的普通百姓,表达了对他们的哀悼之情。同时,诗中也提到了梅花岭上的衣冠冢,象征着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尊严而牺牲的英雄们的纪念。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强烈的对比,展现了赵公及其同僚们在国家危难时刻的英勇行为,以及他们对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表达了诗人对这些英雄的崇高敬意和深切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