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须七日登山去,望阙岩前拜瓣香
出处:《听高子明读春秋传》
明 · 邵宝
老去劬书爱目光,朝吟暮诵得高郎。
一声何处凤歌远,万古不如麟笔长。
晏子宅边南市熟,羲皇梦里北窗凉。
应须七日登山去,望阙岩前拜瓣香。
一声何处凤歌远,万古不如麟笔长。
晏子宅边南市熟,羲皇梦里北窗凉。
应须七日登山去,望阙岩前拜瓣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沉浸在《春秋传》的阅读中,其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跃然纸上。首句“老去劬书爱目光”,生动地刻画了老人年岁已高,却依然热爱阅读,眼睛因长时间阅读而显得疲惫,但这份热爱并未减退。接着,“朝吟暮诵得高郎”则展现了老人每日沉浸于书籍之中,晨昏不息,仿佛与书中的人物高郎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
“一声何处凤歌远,万古不如麟笔长”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老人读书时的专注与深沉比作凤凰的歌声悠远,麟笔的长度象征着知识的深远与不朽。这里不仅赞美了书籍内容的丰富与深邃,也表达了对知识传承与智慧永存的向往。
“晏子宅边南市熟,羲皇梦里北窗凉”这两句通过历史人物晏子和古代圣贤伏羲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晏子宅边的熟市,暗示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羲皇梦里的北窗凉,则象征着在宁静中领悟真理的境界。这两句诗巧妙地将现实与理想、过去与未来相连接,展现了读书人追求知识与智慧的永恒之旅。
最后,“应须七日登山去,望阙岩前拜瓣香”表达了诗人对于深入探索知识、追求真理的渴望。这里的“七日登山”可能象征着长时间的艰苦努力,“望阙岩前拜瓣香”则寓意着对知识的敬畏与膜拜,以及对更高层次智慧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老人阅读《春秋传》的描写,展现了对知识的热爱、对智慧的追求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