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得时和汤饼足,不材从此尽天年
出处:《不愚兄再示佳句如璧亦重用来韵》
宋 · 饶节
圣慈何事辄翻然,日月从来本丽天。
食座千冠□扫迹,禅堂百衲便差肩。
朝三暮四浑堪笑,秋菊春兰岂斗鲜。
但得时和汤饼足,不材从此尽天年。
食座千冠□扫迹,禅堂百衲便差肩。
朝三暮四浑堪笑,秋菊春兰岂斗鲜。
但得时和汤饼足,不材从此尽天年。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兄长饶节再次展示佳作的赞赏,并以相同的韵脚回应。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以及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
首联“圣慈何事辄翻然,日月从来本丽天”,以“圣慈”开篇,似乎在探讨某种超凡的恩惠或关怀为何会突然改变,接着以“日月”象征永恒与光明,强调其本质的纯粹与美好,暗含对事物本质不变性的肯定。
颔联“食座千冠□扫迹,禅堂百衲便差肩”,通过“食座千冠”与“禅堂百衲”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世俗与修行的不同状态,前者可能代表了追求功名利禄的生活方式,后者则象征着清净无为的修行生活。通过“扫迹”与“差肩”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两种生活方式的截然不同。
颈联“朝三暮四浑堪笑,秋菊春兰岂斗鲜”,将“朝三暮四”与“秋菊春兰”进行对比,前者可能隐喻了世态炎凉、变化无常的人际关系,后者则象征了高洁、持久的品质。通过“浑堪笑”与“岂斗鲜”的对比,表达了对前者虚伪多变的讽刺,以及对后者高雅品质的赞美。
尾联“但得时和汤饼足,不材从此尽天年”,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朴素愿望——只要时运平和,就能满足于简单的生活,不必追求那些难以达到的目标。同时,“不材”一词也体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接受与尊重,认为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不必过分追求卓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与人性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