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来游法界,便欲谢人群
出处:《终南精舍月中闻磬声诗》
唐 · 吕温
月峰禅室掩,幽磬静昏氛。
思入空门妙,声从觉路闻。
泠泠满虚壑,杳杳出寒云。
天籁疑难辨,霜钟谁可分。
偶来游法界,便欲谢人群。
竟夕听真响,尘心自解纷。
思入空门妙,声从觉路闻。
泠泠满虚壑,杳杳出寒云。
天籁疑难辨,霜钟谁可分。
偶来游法界,便欲谢人群。
竟夕听真响,尘心自解纷。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月峰:山峰上的禅房。禅室:修行者的静室。
幽磬:深沉而宁静的磬声。
昏氛:昏暗的气氛。
空门:佛教的隐喻,指精神解脱之道。
觉路:觉悟的道路。
泠泠:清凉的声音。
虚壑:空旷的山谷。
杳杳:深远的样子。
寒云:寒冷的云层。
天籁:自然的声音。
霜钟:寒冷季节的钟声。
法界:佛法世界。
人群:世俗人群。
真响:真实的声音。
尘心:世俗的心灵。
解纷:消除纷扰。
翻译
月光下的山峰禅室关闭着,静谧的磬声驱散了昏暗的气氛。思绪沉浸于佛教的精妙境界,声音仿佛从觉悟的道路中传来。
清脆的磬声回荡在空旷山谷,深远地穿透寒冷的云层。
自然的声音难以分辨,如霜钟一般悠扬,谁能确切区分呢。
偶然来到佛法的世界,我渴望远离尘世喧嚣。
整夜聆听这真实的声响,世俗之心自然会变得清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中禅室之景。"月峰禅室掩,幽磬静昏氛"表达了在夜深人静时分,只有月光照亮了禅室,而远处传来了磬声,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思入空门妙,声从觉路闻"则是说心灵深处的思考融入了禅定的境界,而那清脆的磬声似乎引导着修行者的内在觉醒。
"泠泠满虚壑,杳杳出寒云"描绘了一种水流潺潺、云雾缥缈的自然景象,将禅室置于一片宁静而神秘的环境之中。"天籁疑难辨,霜钟谁可分"则是说那磬声如同天界的声音,清晰而又难以辨识,就像冬夜里的霜钟,无人能与之相比。
最后两句"偶来游法界,便欲谢人群。竟夕听真响,尘心自解纷"表达了诗人在这种环境中获得了精神上的解脱和安宁,对世俗的纷扰已经不再挂怀,只愿沉浸于禅定的境界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佛教修行氛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净化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