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着亭小小寄面势,往来万象窗中含全文

着亭小小寄面势,往来万象窗中含

出处:《云木相参歌
宋 · 林希逸
溪翁结茅傍溪南,近山绕屋青如蓝。
天垂四野云到地,千顷万顷罗松杉。
着亭小小寄面势,往来万象窗中含
有时倚杖日未吐,但见云木朝相参。
苍苍古木大百围,白云无心出复归。
云无尽藏木不老,云木千载长依依。
我醉呼云云不飞,风和万窍如埙篪。
此时此景谁能画,既以名亭聊赋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山水画卷。诗人林希逸以生动的语言,将一位隐居溪边的老翁的生活场景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巧妙融合,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

首句“溪翁结茅傍溪南”,简练地点明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一个隐居的老翁在溪水南岸搭建茅舍,远离尘嚣,享受着自然的宁静。接着,“近山绕屋青如蓝”一句,通过色彩的对比,描绘出青山环绕茅屋的景象,青色的山与茅屋形成鲜明的视觉效果,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天垂四野云到地,千顷万顷罗松杉”两句,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读者带入广阔的天地之中。天空低垂,仿佛与大地相连,千顷万顷的松杉排列有序,构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辽阔。

接下来,“着亭小小寄面势,往来万象窗中含”两句,诗人巧妙地引入亭子这一元素,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人在自然中的存在与感受。亭子虽小,却能容纳万千景象,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有时倚杖日未吐,但见云木朝相参”描绘了老翁在晨光初现时倚杖观赏云木的情景,云雾缭绕,树木参天,构成了一幅动人的自然画卷。这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苍苍古木大百围,白云无心出复归”两句,通过对古木与白云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永恒与变化。古木历经百年仍生机勃勃,白云自由来去,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与自由的双重主题。

“我醉呼云云不飞,风和万窍如埙篪”则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甚至能够呼唤云朵,感受到风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鸣。这种超越现实的体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最后,“此时此景谁能画,既以名亭聊赋之”两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对眼前美景的赞美与记录。诗人认为,如此美妙的景色难以用画笔完全描绘,只能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同时,以“云木相参歌”为题,不仅呼应了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颂扬与对生活真谛的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境,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也是诗人内心世界与自然景观交融的体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