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有半分求自赎,恐填沟壑更沾襟
出处:《初去临川》
宋 · 王安石
东浮溪水渡长林,上坂回头一拊心。
已觉省烦非仲叔,安能养志似曾参。
忧伤遇事纷纷出,疾病乘虚亹亹侵。
未有半分求自赎,恐填沟壑更沾襟。
已觉省烦非仲叔,安能养志似曾参。
忧伤遇事纷纷出,疾病乘虚亹亹侵。
未有半分求自赎,恐填沟壑更沾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浮:漂泊。渡:穿过。
仲叔:指能处理繁琐事务的人。
曾参:孔子弟子,以修养极高著称。
乘虚:趁人虚弱或空虚时。
沾襟:泪水打湿衣襟,形容悲痛。
翻译
向东漂泊在溪水上,穿越了漫长的树林,回头时心中充满哀痛。我已经感到,摆脱烦恼不再像仲叔那样容易,又怎能像曾参一样坚守志向。
忧虑和悲伤随着每件事涌现,疾病趁虚而入不断侵袭。
我还没有找到自我救赎的方法,只怕早逝,泪水还会洒满衣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景色中游历的过程,并通过对比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烦恼、追求高尚志向的愿望。诗中的“东浮溪水渡长林”、“上坂回头一拊心”生动地描绘出行者在山川间穿行时的心境变化。随后,“已觉省烦非仲叔,安能养志似曾参”两句,以历史上的高士为参照,表达了诗人追求超脱和宁静的内心世界。
然而,现实中的忧伤和疾病却如“纷纷出”、“亹亹侵”的细流,侵蚀着诗人的身心。最后两句“未有半分求自赎,恐填沟壑更沾襟”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命运的担忧和无奈,以及对于可能陷入更深困境的恐惧。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与内心活动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平静,同时又不得不面对现实苦难的复杂情感。